卷三 論月經諸癥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濟生集

    經者常也,月行有常度,經水有常期,其愆乎常者,皆病也。

    眉批︰婦人行經,又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季經。有一年一行者,是謂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生子者,是謂盛胎。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絕,其常也。亦有女子十二三,婦人五十余而生者,其變也。皆不可以不知也。趕前為熱,退後為虛,血滯宜破,血枯宜補,要察其色,總以紅為正。

    其變為紫黑者,熱也。黃如米泔者,濕也。淡紅者,虛也。成塊而紫黑色暗者,寒凝也。將行而腹痛拒按者,氣滯血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按者,氣虛血少也。經前發熱,為血熱。經後發熱,為血虛。腹脹者,為氣滯。腹痛者,為血滯。泄瀉者,是脾虛。溏瀉者,是寒濕。凡逆行上溢而吐衄。錯行下流而暴崩,皆屬血熱妄行。而亦有絡脈傷損瘀積,肝旺所致。若經水過多者,色淡為虛,色深為熱。若經水適來,小便不通,腹脹欲死者,為經阻逆竅。足底痛者,血虛也。

    血枯與經逆者,並用益母勝金丹加牛膝主之。

    經水紫黑者,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

    黃如米泔者,六君子湯加苡仁、扁豆。

    淡紅者,八珍湯主之。

    寒凝成塊者,四物湯加桂心、牛膝。

    熱結成塊者,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

    行經腰腹作痛者,氣滯血實,人瘦有火也。桃仁四物湯加條芩、黃連。

    經期或前或後者,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四君湯加當歸、白芍、丹皮、陳皮、制香附。性躁多氣傷肝,而動沖任之脈。一月經再行者,宜四物加人參、柴胡、黃芩、黃連、甘草,空心服。兼用知母、黃柏為丸,滾湯下。

    氣血凝滯而作痛脹者,調經飲或四物湯加延胡,香附,木香。

    氣虛血少,而或痛或熱者,四物湯加人參、白術。泄瀉溏利者,六君子湯主之。

    血熱而上下妄行者,四物湯加丹皮、阿膠、黃芩、黑山梔。絡脈傷而妄行者,或大怒或過勞,八珍湯主之。

    瘀血積,則血不歸經,獨聖丸主之。

    肝火旺,不能藏血者,逍遙散主之。

    經阻溺竅者,調經飲、澤蘭湯。

    足底痛者,血少也。用熟地、當歸各六錢煎服數劑,血足痛自止矣。

    調經飲

    當歸(三錢) 牛膝 山楂 茯苓(各二錢) 青皮(一錢五分) 制香附(二錢)

    益母聖金丹

    調經行血砂仁拌熟地 酒蒸當歸 酒蒸茺蔚子 土炒白術 酒炒香附(各四兩) 酒炒白芍 酒蒸丹參(各三兩) 酒蒸川芎(二兩五錢)

    共曬燥為末,以益母草(八兩) 酒水各半,熬膏加白蜜和末為丸,每早晚開水送服。如不愛吞丸者,均熬膏沖服亦可。

    獨聖丸

    去瘀積五靈脂(一兩去土炒煙盡)

    為末醋丸,分二次酒送下。

    逍遙散

    治肝經血虛木郁柴胡(一錢) 當歸(二錢) 白術(一錢) 白芍(一錢) 茯苓(二錢) 丹皮(一錢) 黑山梔(一錢) 薄荷(五分) 甘草(五分)

    澤蘭湯

    治經閉調血脈澤蘭(二錢) 柏子仁 當歸 白芍 熟地 牛膝 茺蔚子(各一錢五分)

    桃仁四物湯

    歸尾 赤芍 川芎 生地 香附(各二錢) 丹皮 紅花 延胡索(各一錢) 桃仁(十一粒,臨服研入)

    空心服。


如果你對濟生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濟生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