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調經門 論經候愆期

類別︰子部 作者︰明•武之望 書名︰濟陰綱目

    王子亨曰︰經者常候也,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過不及,皆為不調。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衰盛所致。

    丹溪雲︰經水不及期而來者,血熱也,四物湯加芩、連、香附。肥人不及日數而多者,痰多血虛有熱,南星、白術、蒼術、黃連、香附、川芎作丸。

    薛氏曰︰先期而至,有因脾經血燥者,宜加味逍遙散;有因脾經郁滯者,宜歸脾湯;有因肝經怒火者,宜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有因血分有熱者,宜四物湯加柴胡、牡丹皮、山梔子;有因勞役火動者,宜補中益氣湯。(丹溪翁只主一熱字,而熱癥內又用蒼術、南星等,誰其信之。立齋又分肝脾血分勞役五種,尤為詳明。愚謂脾虛氣郁,宜歸脾湯;脾實氣郁,宜越鞠丸之類為當)

    丹溪雲︰經水過期血少也,用川芎、當歸、人參、白術,兼痰藥治之。過期色淡者,痰多也,二陳湯加芎、歸。過期紫黑有塊,血熱也,必作痛,四物湯加香附、黃連。

    薛氏曰︰過期而至,有因脾經血虛者,宜人參養榮湯;有因肝經血少者,宜六味地黃丸;有因氣虛血弱者,宜八珍湯。(血生天脾,故色淡者,宜補脾胃,此參、術所必用也,而丹溪以芎、歸為配,不用地黃、芍藥者,豈無深意焉。如立齋養榮、八珍等湯,俱本于此,其用六味丸者,又為補母之法,宜詳之)


如果你對濟陰綱目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濟陰綱目》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