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經閉門 論經閉總因血滯血枯

類別︰子部 作者︰明•武之望 書名︰濟陰綱目

    李氏曰︰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降,壬癸水合,腎氣全盛,血脈流行,當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故曰月經。經行與產後一般,若其時余血一點未淨,或外被風寒及濕冷暑熱邪氣,或內傷生冷,七情郁結,為痰為瘀,凝積于中,曰血滯。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熱,以致火動,邪氣盛而津液衰,曰血枯。

    良方雲︰經後被驚,則血氣錯亂妄行(驚則氣亂,故錯經妄行),逆于上,則從口鼻而出(怒則氣逆上沖,甚則嘔血);逆于身,則血水相搏,變為水腫;恚怒,則氣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脅,手足之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怒極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 、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于其間,遂成竅血生瘡,淋瀝不斷;濕熱相搏,遂為崩帶;血結于內,變為 瘕。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枯而已(總結)。但血滯亦有虛熱,血枯亦有虛熱,故重則經閉不通。以滯、枯分言,輕則經水不調,止言虛與熱而已。血滯經閉宜破者,原因飲食毒熱,或暴怒,凝瘀積痰,直須大黃、干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氣旺血枯,起于勞役憂思,卻宜溫和滋補,或兼有痰火濕熱,尤宜清之涼之,每以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但不可純用峻藥,以虧陰道。

    至于耗氣益血之說,雖女科要法,但血為氣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如果郁火,氣盛于血者,方可單用香附丸散、抑氣散,當加木香、檳榔、枳殼,以開郁行氣。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一般,陽生則陰自長,氣衰則血亦涸,豈可專耗其氣耶?論者多泥叔和血旺氣衰,不知叔和論肝肺二脈(以肝藏血、肺主氣也),則宜肝旺于肺,其實氣血平和有孕,故繼曰兩髒通和。但婦人見偏性鄙,婢外家志不得伸,郁怒無時不起,故香附為女人仙藥。經曰︰邪氣勝則實,正氣奪則虛。可不悟諸,大概只虛熱痰氣四證而已。不調亦大相同,隨證調治,飲食調和,自然血氣流通。更有凝滯,然後可用紅花當歸散、紫葳散、通經丸、導經丸之類。虛者只用當歸散以通之。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液流通。苟不務氣血充和,而惟以毒藥攻逼,是求千金于乞丐,必死而後已。


如果你對濟陰綱目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濟陰綱目》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