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曰。經雲。五髒猝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寒氣稽留于脈外。故猝然而痛也。舉痛論中所載痛病。共有一十七證。皆繇寒氣之所致也。巢氏雲。痛是髒虛受風冷。邪氣乘心也。其痛發有死者。有不死成疹者。心為諸髒主而藏神。其正經不可傷。傷之而痛者。名為真心痛。朝發夕死。夕發朝死。若腑髒虛弱。風邪客于其間。痛隨氣之上下。或上攻于心則心痛。下攻于腹則腹痛。上下相攻則心腹俱痛。或宿有風冷搏于血。血氣停結。小腹痛也。
醋煎散。治婦人血氣腹脅刺痛。及產後敗血。兒枕急痛。
高良姜(一兩) 當歸 肉桂 白芍 橘紅 烏藥(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醋各半盞。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
木香通氣丸。治氣刺疼痛。
京三稜 莪術(各四兩) 芫花 木香 檳榔 大腹子(各一兩)
上將米醋三斤同煮。令醋盡。獨去芫花。炒令干。余五味切片子。焙為末。白面糊和丸。如豌豆大。橘皮湯下三十丸。以止為度。
玉抱肚。治停寒痼冷疾。心腹刺痛。常系于臍腹間甚妙。鄭主簿傳一方。用針砂如上法炒訖。止入 砂半兩。並不用余藥。
針砂(一兩鐵銚內炒用柳條或小竹不住手攪煙出為度放冷) 白礬 粉霜(各二錢) 砂(半兩)
上件。白礬等三味同研為細末。與針砂拌和作一服。以水數點灑。用匙拌擁令濃。皮紙為貼。闊二寸以上。長四五寸。貼之。外以帕子系疼處。或常系臍下。如覺太熱。即以衣襯之。若藥力過。再灑水如前拌用。其熱如初。可用四五次。藥力退則將針砂再炒過。別入余藥。仍可用。
五香拈痛丸
木香 官桂 丁香 乳香 藿香葉 沉香(各半兩) 斑蝥(七枚) 巴豆(三粒去油)
上八味為細末。白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