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煩懣不寧者是也。責之心虛有火。簡易方以竹葉湯主之。若左手寸脈微弱。則服柏子養心丸。或調補心丹。臨臥服。
竹葉湯
白茯苓(二錢) 防風(八分) 麥冬 黃芩(各一錢) 竹葉(九片)
心驚膽怯。煩悶不安。
人參 棗仁(各一錢) 白術 當歸(各二錢) 黃芩 遠志(各八分) 川芎(七分) 懷生地(一錢五分) 竹葉(十片) 陳皮(三分) 麥冬(一錢) 甘草(四分)
姜棗引。如煩渴加竹茹一丸。有痰加竹瀝。姜汁。虛多用人參。脾常瀉。減去生地。麥冬。棗仁。
夫人肺髒寒而熱乘于心。則令心煩。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或沖于心。亦令心煩。若熱而煩者。但熱而已。若有痰飲而煩者。嘔吐涎沫。惡聞食氣。煩躁不安也。治內熱用竹葉湯。痰滯用二陳湯。加白術。黃芩。枳殼。氣滯用紫甦飲。氣郁用分氣飲。加。通于舌。若孕婦髒腑氣虛。榮衛不理。陰陽隔絕。熱乘于心脾。津液枯少。故心煩而口干也。若系胃經實火。竹葉石膏湯。系胃經虛火。人參黃 散。系胃經虛。補中益氣湯。系脾氣郁結。加味歸脾湯。系肺經虛熱。紫甦飲。系肝經火動。加味逍遙散。系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
(﹝吳按﹞煩輕躁重。躁為陰虛。陽無所附。虛陽外越。孤陰失守。久則暴脫。經雲陰虛無驟補法。計在潛陽。此至精微之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