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產後口燥咽干而渴。或兼小便不利。由產時失血。或汗多所致。是無水也。夫水谷入胃。
脾肺散精。清氣為津液。其氣通心。受火色變為血。下行膀胱為小便。值產亡血而又汗多。
且勞倦傷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生化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是以上無津液。而有嗌干燥渴之癥。下氣不升。而有胃腎閉關之候。治法必當助脾益肺。升舉氣血。則氣化流行。陽升陰降。水入經而為血為液。谷入胃而氣長脈行。自然津液充而便利調矣。若認咽干口燥為火。而用芩、連、梔、柏以降之。認小便閉澀為水滯。而用五苓散以通之。皆非也。必因其勞損而溫之益之。因其渴燥而濡之行之。量度病情。而施治無失也。
生津止渴益水散
人參 麥冬 生地 當歸(各三錢) 五味(十粒) 黃 (一錢五分) 茯苓(八分) 甘草 升麻(各四分) 葛根(一錢)
汗多加浮麥。麻黃根。棗仁(各一錢) 如渴甚加生脈散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