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乃血之余,腎之苗也。小兒發久不生,雖生不黑而稀,此由腎氣衰,則血氣不足之故也,地黃丸主之。
齒乃骨之余,骨者腎所主也。齒久不生,雖生而不齊者,此腎虛故也, 地黃丸主之。
行遲者, 何也?蓋骨乃髓之所養,血氣不充,則髓不滿骨,故軟弱不能行。此由腎與肝俱虛得之。蓋肝主筋,筋弱而不能早行;腎主骨,骨弱而不堅。加昧地黃丸主之。
腳細者,稟受不足,氣血不充,故肌肉瘦薄,骨節俱露,如鶴之膝,此亦由腎虛,名鶴膝節。加味地黃丸主之。
小兒大病後,手足痿弱,及驚風後手足痿緩,並宜加減地黃丸主之。
語遲者,由兒在胎之時,母受驚邪之氣乘心,兒感母氣,心神不定,不能榮舌,故而語遲。菖蒲丸主之。
凡吐泄及大病之後,雖有聲而不能言,又能進藥,此外,失音乃腎怯不能上接于陽也。地黃丸主之。
有卒暴寒冷而聲不出者,此肺風邪也。加味瀉白散主之。
龜胸者,其胸高腫,狀如龜樣,此肺熱也。加減葶藶丸主之。
龜背者,坐臥傴僂,狀如龜背,由客風吹脊入于骨髓, 此癥多成痼疾。間有灸肺俞二穴(第三椎骨節下兩旁各寸半)、膈俞穴(第七骨椎下兩旁各寸半),如此而收功者,然未盡見效也。以積殼丸主之。
地黃丸
熟地黃(酒蒸)八錢,山茱萸(去核)、山藥各四錢,澤瀉、白茯苓、丹皮各三錢,腎弱失音者,加巴戟(去心)、石菖蒲各三錢,煉蜜為丸,麥冬湯下。
加味地黃丸
虎脛骨(酒炙)、生地黃、酸棗仁(炒)、辣桂、防風、白茯苓、當歸。如驚後得前癥者,加姜活,煉蜜為丸, 白湯下。
菖蒲丸
人參、石菖蒲、麥冬(去心)、遠志肉(姜汁炒)、川芎、當歸各三錢,滴乳香、朱砂各一錢。因子驚得者,加牛膽南星三錢,煉蜜為丸,米飲下。
加減葶藶丸
大黃(煨)、天冬(去心)、杏仁(去皮尖,另研)、百合、桑白皮(炒)、木通、甜葶藶(炒)。蜜丸,液白水送下。
囪巔詩(七言)
乳食不常饑飽起,寒熱積脾氣上沖。致成此癥隨輕重,風熱相交未易攻(42)。治宜退熱疏風癥,瀉青丸子顯神功。
(42) 攻︰漢陽鶴湄張伯琮校定版為"功"。
囪陷詩(七言)
瀉泄久而氣血虛,不能上沖元氣虧。狗脊炙黃為細末,雞蛋白調服即愈。藥用參苓白術散,服之此癥頃能除。
滯頤詩(七言)
脾胃虛寒涎自流,不能收斂漬頤謀。半術姜陳青皮末,一歲一丸米飲投。
語遲詩(七言)
受胎母即有驚邪,二氣乘心舌未加(43)。菖蒲茯神參遠志,麥冬當歸乳香砂。蜜丸粟大吞二十,薄荷湯下可見瘥。
(43) 舌未加︰漢陽鶴湄張伯琮校定版為"舌底加"。
行遲詩(七言)
肝腎二經俱不足,肝主筋兮腎主骨。若要二經氣血充,加味地黃能助補。
龜胸詩(五言)
小兒龜胸癥,肺熱脹如胸。加減葶藶丸,服之有神功。
龜背詩(五言)
龜背為惡癥,腎風入骨髓。內服積殼丸,炙法宜相繼。
發齒生遲詩(七言)
發久不生生不黑,齒久不生生不齊。腎虛血弱成斯癥,地黃丸子俱能醫。
解顱(四言句)
解顱八物,有熱加連,以綿系束,香附白斂。
鶴膝(四言句)
小兒鶴膝,此屬腎虛,地黃加味,服卻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