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生下。須當以時斷臍。若不以時斷臍者。則令臍汁不干而生寒。為臍風之由。斷臍之法。當隔單衣。以牙咬斷之。將暖氣連呵七遍。若用刀斷之。須用剪刀。先納懷中暖透。然後方用。不得便用冷刀。多致傷臍生病。宜切戒之。其斷臍帶。當令長至足趺。或雲當長六寸。若太短則傷髒。令兒腹中不調。若太長則傷肌。令兒皮枯鱗起。才斷臍訖。須用烙臍餅子安臍帶上。燒三壯。炷如麥大。若兒未啼。灸至五七壯。灸了。上用封臍散封裹之。法須捶治帛子令柔軟。用方四寸許。上置新綿濃半寸。及上置藥末。適緊慢以封之。如不備其藥。即用極細熟艾一塊。置于上封之。但不令封帛緊急。急則令兒吐 。又須常切照顧。勿令濕著及襁 中。亦不可令兒尿濕。恐坐瘡腫及引風也。
烙臍餅子
豆豉 黃蠟(各一分) 麝香(少許)
上以豆豉為細末。入麝研勻。熔蠟和劑。看大小。捻作餅用。
封臍散
雄鼠糞(七枚 兩頭尖者是) 干姜(棗大) 甑帶(雞子許三味同燒灰) 綿灰(半兩別燒稱) 緋帛灰(別燒稱半分) 胡粉(三錢炒黃) 麝香(少許)
上同研極細末。每用半錢至一錢。敷臍上封之。永不患臍瘡腫。如已因風濕患瘡腫者。看臍帶落與未落。根據此用藥便瘥。兒已封裹臍了。一切如法。得數日許。忽然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乃臍燥。還刺其腹故也。當與解之。易去故帛藥物。更換裹之。如無此證。亦于十日許解視。換時須避風冷。若遇冬月。左右置火。于溫暖處換之。至于尋常換衣用粉。亦當如是。若失于照顧。致傷臍患者。具方于後。治小兒初生。臍未落時。腫痛水出。取故緋絹燒灰。研細末敷之。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赤腫。以白石脂為細末。炒令微暖敷之。日三四次。治小兒臍瘡 以甑帶燒灰。研細末。豬膏和敷。或以桑白皮汁敷乳上。吮兒飲。
又方 以東壁上土敷之。治歷年不瘥者。伏龍肝亦得。
又方 以當歸為細末敷之。久不瘥者。用之神效。治赤腫或膿血清水出者 以馬齒莧葉燒灰。研末敷之。或以露蜂房燒末敷之。
又方 以干蚵 火 為灰。研末傅之佳。
又方 以黃柏為細末敷之。治久不瘥者。治小兒臍赤腫 杏仁半兩。豬頰車骨中髓七錢半。先研杏仁極爛。和髓敷之。一方研杏仁如脂。和髓中膏敷。治小兒因剪臍。傷外風。致臍瘡久不干。 白礬。 白龍骨。等分。同研為細末敷之。少少用。如無兩味。但得一味亦可。
又方 以綿燒灰。研為細末敷之。新舊皆可。
胡粉散
治小兒臍瘡。濕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極。胡粉(一錢 細研) 干姜(燒灰 一錢 細研) 白石脂(燒存性稱一錢細研)
上同為細末。每用一字。或半錢敷上。凡小兒患臍瘡未愈。不可乳令大飽。大飽則令兒臍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