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脈理論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凡兒稟受。髒腑氣血。榮衛形體。雖有生皆全。然于未語之前。變蒸之際。則血氣未充。膚革未固。筋骨未堅。脈狀未成。若有病也。難為診切。又難訪問。以是賢聖言嬰小之病難治者。以無承據也。故立其觀視形色之法焉。兒自生。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變蒸數畢。則氣血榮。精神異。筋骨壯。脈理全。然後方可診切。又能言問也。或以謂小兒之陰。與壯老不同者。是不達延醫之大體也。凡脈之長短遲速。在因形以別之。不必拘于至數。經言小兒脈多雀斗。要以三部為主。其脈小數小細者平也。諸家所言甚眾。今擇其當者具之。孫真人雲。小兒之脈。固難分表里。今撮其要者。不出數條。其總目歌曰。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其息。(小兒臂短。難以布其三指以分三關也。以一指診之)浮洪風熱數為驚。虛冷沉遲實有積。浮脈為風。秋得之曰平。余時得之。主傷風寒。頭疼壯熱。或夜熱晝涼。咳嗽嚏噴。鼻塞清涕。嘔逆不食。

    ﹝歌曰﹞浮為風兮秋日平。余中風寒頭目疼。壯氣夜極鼻清涕。嚏噴咳嗽吐食頻。洪脈為熱。夏得之曰平。余時得之。主風熱壅盛。身體溫壯。瘡瘍血泄。

    ﹝歌曰﹞洪為應候夏時和。余須發熱壯溫多。風壅作驚或瘡腫。有時泄下血滂沱。數脈為驚。春得之曰平。余時得之。主驚風抽掣。脈數小者。多睡惕跳。直視怕怖。盜汗非時。切牙吐舌。微吐喘息。脈數大者。一兩日間。必發搐搦也。

    ﹝歌曰﹞數為驚候春日長。余時小數睡驚揚。喘息直視舌頻吐。大數潮搐發沉殃。沉遲為虛冷。冬得之曰平。余時得之。主脾胃虛弱。泄瀉滑腸脫肛。吐痢不止。日漸 羸。以成脾困。或作疳勞。

    ﹝歌曰﹞沉遲之脈冬日安。余時脾胃弱虛言。泄瀉滑腸肛脫出。吐痢 羸瘦變疳。實脈為積滯。四時得之。皆主食傷積聚。面黃腹脹。發焦煩渴。吐 腹痛。

    ﹝歌曰﹞實脈含傷積滯言。壯熱腹脹發毛干。吐痢肚疼或為癖。四時無異一般看。實鑒四時脈。謂者弦夏洪。秋浮冬沉。四季緩。各推其王相表里以察病。假令春得弦而浮者。病在表在府。為陽為順。病則易治。若得弦而沉者。病在里在藏。為陰為逆。病則難治。余時仿之。

    王氏脈歌 小兒乳後輒吐逆。更兼脈亂無憂慮。弦急之時被寒纏。脈緩即是不消乳。緊急細快亦少苦。虛濡邪氣驚風助。痢下宣腸急痛時。浮大之脈歸泉路。脈經曰。小兒之脈快疾。一息七八至曰平。不及曰損。太過曰至。

    通真子歌 小兒三歲至五歲。呼吸須將八至看。九至不安十至困。短長大小有邪干。

    又曰 小兒脈緊是風癇。沉脈須知乳化難。腹痛緊弦牢實秘。沉數有熱在骨間。

    死證脈 脈來三動而止不見者死。脈來速如弓弦硬直者死。脈來瞥然不見者死。

    ﹝歌曰﹞三動而止不來凶。速硬如弦勁在弓。瞥然至而反不見。皆為死脈定由宗。

    諸般病脈 脈弦者為風寒。弦數者為瘧。脈急者為氣不和。或為客忤。脈緊者為痛。緊數者驚癇。脈浮者為風。浮緊者驚風。浮大者傷寒。浮虛者盜汗。浮數者風熱。脈伏者為氣滯。脈緩脈細者皆為冷。為乳不化。脈虛脈濡者。為虛弱。為驚。虛濡者慢驚風。虛緊者伏熱,脈沉重者為有積。沉數者骨間冷。(一雲骨間熱)沉遲者虛冷。沉緩者傷食。脈牢緊者癖聚。牢實者腸秘。心脈滿大。肝脈小急者驚癇。心脈數小者疳淋。數急者熱。寸口脈直上直下者為驚。寸口脈大小脈不勻。亂者變蒸。左手寸口無脈。心痛中熱。嘔逆口瘡。或咳嗽。喉中哽聲。頭汗出而熱。此乳母食冷以乳兒所作也。又脈亂者吐逆。右手寸口無脈。胸滿短氣。吐逆噫噦。喉中響。此乳母抱兒沖冒風寒所作也。凡脈如雀啄而緊者風癇。凡脈大小不根據部次者惡候。凡小兒脈快。呼吸八至曰平。九至曰病。十至曰困。凡小兒脈虛者病亦虛。輕手得也。脈實者病亦實。重手得也。故急驚脈促急。慢驚脈虛微。


如果你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