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初誕第一問

類別︰子部 作者︰明 • 魯伯嗣 書名︰嬰童百問

    嬰童在胎,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成,五髒六腑百骸之體悉具,必借胎液以滋養之,受氣既足,自然分娩,初離母體,口有液毒,啼聲未出,急用軟綿裹指,拭去口中惡汁,雖是良法;然倉卒之際,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黃連法、朱蜜法、甘草法,用之殊佳,免使惡物咽下,伏之于心,遇天行時氣,久熱不除,乃乘于心,心主血脈,得熱而散,流溢于胃,而胃主肌肉,發出于外,故成瘡疹之候,世之長幼,無有可免者。若根據初生拭口之法,得免痘疹之患,或有時氣侵染,只出膚瘡細疹,易為調理,亦孩童之幸也。楊氏雲︰初生拭口不前,惡穢入腹,則腹滿氣短,不能飲乳者,宜用茯苓丸加減治之。又法下胎毒,臨產落草時,濃煎淡豉汁服極好,不可與辰砂、黃連、輕粉等。

    朱蜜法(葛氏肘後方) 小兒初生,先用黃連甘草法拭口,吐其惡汁,稍時更與朱蜜,定魄安神。

    朱砂(一大豆許)

    上細研,以蜜一蜆殼許,和朱砂抹口中,非獨鎮心安神,能解惡毒之物,一生免痘瘡之患。

    黃連法 臨月用黃連細切,捶碎綿裹,百沸湯泡拭口。

    甘草法 預以甘草細切少許,產臥時以綿裹沸湯泡盞內,蓋定。收生之際,急以軟綿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黃連法、朱蜜法。

    牛黃法 與朱蜜同,少加牛黃,益肝膽,除熱,定精神,止驚邪,闢惡氣,除小兒百病。

    茯苓丸(直指方) 治嬰兒初生,其聲未發,急以手拭其口,令惡血淨盡,不得下咽,則無他病;稍遲惡穢入腹,則腹滿氣短,不能飲乳,或胎中受寒,則令兒腹痛不乳。

    赤茯苓 黃連(冷證去此,加芍藥) 枳殼(炒)

    上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丸乳汁開下。


如果你對嬰童百問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嬰童百問》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