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脾風第十七問

類別︰子部 作者︰明 • 魯伯嗣 書名︰嬰童百問

    慢脾風之候,面青額青,舌短頭低,眼合不開,困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禁口切牙,手足微搐而不及收,或身冷,或身溫而四肢冷,其脈沉微,陰氣極盛,胃氣極虛,十救一二。蓋由慢驚之後,吐瀉損脾,病傳已極,總歸虛處,惟脾所受,故曰脾風。若逐風則無風可逐,若療驚則無驚可療,但膈間痰壅,虛熱往來。其眼合者,脾困氣乏,神志沉迷,痰涎凝滯然爾。世所謂慢風難療者,慢脾風是也。然慢脾風一名虛風,凡小兒或吐或瀉之後,面色痿黃,大勢虛損,若因虛而發熱,繼此必傳慢脾風。才見搖頭直視,以手摸人,昏困喜睡,額上汗多,身亦粘汗,其聲沉小而焦,即是脾風之癥,不必皆由急慢風傳次而至,又當識之。治法大要︰生胃回陽,黑附湯、川烏散、金液丹、白丸子各一半,生附四君子湯可斟酌用之。胃氣漸復,則異功散輩,溫平而調理之,如蠍附散、陰癇散等,亦可參用。若其眼半開半合,手足不冷,癥候尚在慢驚,則不必用回陽,或已入慢脾,而陽氣未甚脫者,亦不可用硫黃、附子。凡服回陽湯劑,手足漸暖者,仍以醒脾散等繼其後以調之,不可輕易用極劑也。

    黑附湯 治慢脾風盛四肢厥冷。若手足暖而甦省,即止後劑。

    附子(炮,三錢) 木香(一錢半) 白附子(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煎取其半,以匙送下。

    川烏散 祛風回陽。

    川烏(生,一錢) 全蠍 木香(各半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姜四片,煎去其半,旋滴入口中。嘔吐者加丁香。

    金液丹 治吐利日久,脾胃虛損,手足厥逆,精神昏倦,睡多露楮,口鼻氣冷,欲成慢驚風者。

    舶上硫黃(十兩,先飛,揀去砂石稱,研為細末,入罐內,再入赤石脂封縫,鹽泥固濟,炭火 三晝夜,取出,候冷用)

    上以柳木槌乳缽內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生姜湯下。

    生附四君子湯 助胃回陽。

    即前四君子湯加生附子末四分之一,厥冷者對加,每服半錢,姜五片,慢火煎,以匙送下。

    異功散 治吐瀉不思飲食,溫中和氣,及脾胃虛冷者,先與數服,以正其氣。

    人參 茯苓 白術 甘草 桔紅 木香(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棗煎服。一方去木香。

    蠍附散 回陽氣,豁風痰。

    全蠍(一個) 附子(炮,二錢) 南星(炮) 白附子(炮) 木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姜四片,慢火煎服。

    醒脾散 見第十六問。

    保命丹 見第十四問至聖保命丹。

    陰癇散 祛風豁痰,回陽正胃。

    白附子 黑附子 南星 半夏(並生,各一分半)

    上為末,井水浸七日,逐日換水,浸訖控干,次入全蠍末二錢,每服一字,生姜湯下。


如果你對嬰童百問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嬰童百問》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