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曰︰小兒有因驚暴觸心,肺氣虛發喘者,有傷寒肺氣壅盛發喘者,有感風咳嗽肺虛發喘者,有因食咸酸傷肺氣發虛痰作喘者,有食熱物毒物,冒觸三焦,肺肝氣逆作喘者。喘與氣急、同出而異名,但別其輕重耳。痰火兩端,喘即口開,隘于胸臆,息短促急,心神迷悶,其因驚發喘,逆觸心肺,暴急張口,虛煩神困者,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主之,佐以天麻定喘飲乃效。其傷寒肺氣壅盛發喘者,是表不解,以小青龍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辨其冷熱而施治焉。其感風咳嗽,肺虛發喘者,則三拗湯加減治之。其食咸酸而喘者, 以生腐,有熱治之以涼肺定喘之劑。又有哮喘者,以許叔微十六般哮喘之法治之,無不愈。又有汗下之後而喘急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喘甚者加葶藶子。又有葶藶丸寬氣進食,千金射干湯,治咳逆喘急大效。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 治小兒因驚,發喘逆、觸心肺,暴急張口,虛煩神困。
雄黃(一兩、研) 朱砂(一兩、研) 蟬蛻(一兩) 全蠍(一兩、炒) 白僵蠶(一兩) 天南星(一兩) 白附子(炮一兩) 輕粉(半兩)
上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茶清送下,食後服。
天麻定喘飲 見第五十四問。
天麻(一兩) 防風(一兩) 羌活(一兩) 甘草(炙、五錢) 人參(五錢、去蘆) 桔梗(五錢) 白術(五錢炒) 川芎(五錢) 半夏曲(五錢)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麥門冬十四粒,煎至七分,食後服。有熱去白術,加芍藥枳殼。
小青龍湯 見第五十四問。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治傷寒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下後喘亦治。
麻黃(三兩、去節、湯泡去黃汁、焙干秤) 杏仁(二十五個、去皮尖) 石膏(四兩、研) 甘草(一兩、炙)
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三拗湯 見第五十四問。
總治十六般哮喘方(出本事方)
阿膠(一兩、碎、蛤粉炒成珠) 馬兜鈴(一兩) 甘草(炙、一兩) 半夏(一兩、姜汁浸三日、炒) 杏仁(一兩、去皮) 人參(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隨病有湯使,煎至七分,臨臥食後服。湯使開後︰心嗽面赤或汗流,加葛根煎。
肺嗽眼中淚出,加烏梅一個,糯米十四粒煎服。
脾嗽不思飲食,或惡心,入生姜二片煎。
胃嗽吐逆嘔酸水,入蛤粉煎服。
膽嗽令人不睡,用藥半錢,茶清調下。
肺嗽上氣喘急,入桑白皮煎。
膈嗽出痰如圓塊,入生姜自然汁調藥咽下。
勞嗽入秦艽末同煎。
冷嗽天晚嗽甚,加蔥白三寸同煎。
血嗽連頻不住,加當歸、棗子同煎。
暴嗽涕唾稠粘,入烏梅、生姜同煎。
產嗽背胛痛,加甘草三寸,黃蠟少許煎。
氣嗽肚疼脹滿,入青皮同煎。
哮嗽聲如拽鋸,入半夏二枚同煎。
腎嗽時復三兩聲,入黃 、白飴糖煎。
以上十五般嗽疾,根據法煎服,無不效驗。
葛根黃芩黃連湯 治太陽病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二兩) 黃芩(七錢半) 黃連(七錢半) 甘草(半兩、炙)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喘甚加葶藶子。
葶藶丸 見第五十四問。
千金射干湯 治小兒咳嗽,喘息如水雞聲。
射干 麻黃 紫菀 甘草 生姜 細辛 阿膠(各半兩) 半夏(五個) 桂心(五寸) 大棗(二十個)
上 咀,水七升,煎取一升五合,去滓,入蜜五合,煎一沸,分溫服,二合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