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積熱論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大綸 書名︰嬰童類萃

    積熱之癥非一,有實熱,有虛熱。實熱之候︰實則脈實,眼赤,驚搐,面紅唇赤,心煩口渴,二便秘澀,腹中疼痛,胸脅脹滿,噯氣吞酸,肌肉消爍,飲食不能為肌膚;虛熱之候︰虛則脈虛,飲食不進,微聲短氣,惡聞人聲,大便溏瀉,完谷不化,小便清利,肚腹虛膨。得病之源,或為風寒暑濕所乘;或為飲食生冷所傷;或內有積聚;或外受驚恐;或肥甘油膩過度;或濃衣溫暖過節。積熱者,內有所積郁而不泄,日久乃發。其發也,或渾身壯熱,經月不退;或寒熱往來,似瘧非瘧;或日晡潮熱,發作有時。失而不治,久久發不已,余邪不退,久熱成疳,則不可救矣。調治之法︰風寒和解之;暑熱清散之;飲食消導之;生冷溫散之;積聚 鱉,視虛實而下之;跌撲驚恐,安神散驚而治之。肥甘,藥須寒苦;溫熱,治以清涼。察虛實而補瀉之。

    脫甲散 治小兒傷寒壯熱,頭目昏沉,夾驚夾食,煩躁口渴,無汗自汗,或積滯停于胸膈,肚腹脹滿,日夜壯熱及傷風傷暑,驚癇客忤,一切疳熱並效。

    柴胡 當歸 龍膽草 知母 茯苓(各一錢) 川芎 甘草(各五分)

    蔥白三睫,水煎熱服。秘結加大黃;欲汗加麻黃。

    柴胡飲子 治骨蒸疳熱,五心煩熱,日晡潮熱,口干無味,煩渴胸滿,面紅痰盛,小便黃赤,食減神昏。

    柴胡 人參 當歸 黃芩 赤芍(各一錢) 枯梗 半夏 甘草(各五分) 五味(三分) 大黃

    生姜三片,烏梅一個,水煎服。大黃視虛實加減。

    當歸防風飲 謹按此方用大黃瀉陽明之濕熱,從大腸出;用滑石瀉三焦之火,從小便出;黃芩涼膈;柴胡解肌;防風清頭目;人參、甘草以補中氣;當歸、芍藥以補血瀉心肝之陽,補脾胃之陰,而無辛香燥熱之謬,真乃治風濕燥火虛熱之良劑。非聖于醫者,不足語此。及傷寒時疫,汗下後余熱不退神效。

    當歸 柴胡 黃芩 芍藥 人參 防風 滑石 大黃 甘草(各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視癥加減用。

    犀角飲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肌瘦。

    柴胡 知母 犀角(鎊) 胡黃連 地骨皮 鱉甲(酥炙。各等分) 大黃(加倍,用酒制)

    桃柳枝各一錢,水煎服。

    生犀飲子 日晡潮熱,骨蒸肌瘦,頰赤唇干,五心煩熱,夜多盜汗。

    大黃 鱉甲 麥冬 黃 秦艽 犀角 人參 桑皮 茯苓 柴胡 地骨皮 赤芍 枳殼 知母(各等分)

    青篙五穗,水煎。痰甚去黃 ,加貝母、半夏。

    靈犀飲 治骨蒸潮熱,咳嗽盜汗,口渴心煩,面黃肌瘦。

    犀角 秦艽 羌活 甘草 柴胡 地骨皮 桔梗 胡黃連 茯苓(各等分)

    烏梅一個,竹葉十片,水煎。

    鱉甲散 治癥同前。

    鱉甲(酥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殼 知母 當歸(各等分)

    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水煎。

    骨皮散 治虛熱,及傷寒汗後余熱不退。

    人參 知母 柴胡 地骨皮 甘草 茯苓 半夏 黃芩

    生姜三片,水煎。

    秦艽飲子 治驚熱。本方加蟬蛻 秦艽

    梨漿飲 治榮衛俱熱,日晡潮熱,癉瘧獨熱。

    柴胡 前胡 黃芩 人參 秦艽 甘草 薄荷(少) 生地(各等分) 青蒿(五穗)

    水煎入藕汁、梨汁各半杯服。

    羚羊角湯 治一切驚熱。

    羚羊角(鎊) 蟬蛻(去土) 茯神 柴胡 麥冬(各一錢) 地骨皮 黃芩(各七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竹葉十片,水煎。

    甘露飲子 胃熱口臭,不思飲食,齒齦腫痛,唇口生瘡,眼赤目腫,不俱痧痘後余毒未盡,熱不退。

    枇杷葉 麥冬 枳殼 生地 熟地 茵陳 天冬 石斛 寒水石 黃芩 甘草(各等分)

    燈心二十寸,水煎,徐徐服。

    梔子仁湯 汗下後余熱不退。

    山梔 赤芍 大青 知母 升麻 黃芩 石膏 柴胡 杏仁 甘草生姜一片,豆豉三十粒,水煎。

    導赤湯 心熱上竄,煩躁悶亂,臍下脹滿,小便淋瀝。

    生地 麥冬 木通 黃芩 甘草

    瀉心湯 本方加黃連,去黃芩、赤茯,燈心二十寸引。

    瀉肝湯 治肝經實熱。

    當歸 川芎 山梔 龍膽草 羌活 防風(各等分) 大黃(視癥加多少,酒煨)

    竹葉十片,水煎。

    瀉白散 治肺實熱。

    桑皮 地骨皮 甘草

    燈心二十寸,水煎。

    瀉黃散 治脾胃實熱,口臭咽干。

    石膏 山梔 防風 藿香 甘草

    水煎。

    瀉腎丸 治嬰童腎經火盛,陰硬不軟。

    黃柏(一兩,鹽水炒) 知母(五錢,鹽水炒) 生地(五錢)

    為末,蜜丸。盥湯下,燈心湯亦可。

    四物二連湯 治童子骨蒸,婦人產癆。

    胡黃連 黃連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各等分)

    水煎服或為末,作丸服亦妙。


如果你對嬰童類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嬰童類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