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急慢驚風

類別︰子部 作者︰明•萬全 書名︰幼科發揮

    急驚風者。肝風甚而心火從之。木生火。從前來為實邪。實則瀉之。宜用瀉青丸以瀉肝之風。導赤散以瀉心之火。

    慢驚風。錢氏雲。脾虛則土瀉生風。此脾土敗而肝木乘之。肝屬木而脾屬土。從所不勝為賊邪。故慢驚為難也。脾虛生風。虛則補之,東垣用調元湯加白芍藥主之。此以黃 人參補脾之虛。白芍藥甘草以瀉肝之實。誠千古不傳之秘法也。予加桂在內。乃黃 建中湯。木得桂而枯。古方治慢驚者。如醒脾散。觀音散。皆良法也。可用之。

    醒脾散

    人參 陳皮 甘草 白術 白茯苓 全蠍 半夏曲 木香(各三錢五分) 白附子(四個)南星(一個姜湯泡) 陳倉米(一百粒) 上為末。每服一錢。棗三枚。姜三片。水煎。

    觀音散

    全蠍(十個去毒炒) 天麻(煨) 防風 白芷 黃 甘草 白茯苓(各二錢五分) 人參(二錢) 扁豆(一錢五分姜汁炒) 上為末棗湯下。

    或問曰。上工治未病。急慢驚風。何以預治之。曰。方其熱甚之時。腮赤面黑。兩目如視不轉者。此急驚風之候也。宜服河間當歸龍薈丸。以瀉肝膽之火。則不成急驚風也。當吐瀉不止之時。見其手足冷。睡露楮。口鼻氣冷者。此慢驚欲成之候也。急用參苓白術散以補脾。琥珀抱龍丸。去枳殼枳實。加黃 以平肝。則慢驚風不能成矣。此吾家傳秘法。

    參苓白術散

    人參 白術 白茯苓 山藥 扁豆(去殼姜汁浸炒各一兩五錢) 甘草 桔梗 薏苡仁 蓮肉(各一兩) 上為細末。棗湯送下。

    琥珀抱龍丸 治小兒諸驚。四時感冒。寒溫風暑。瘟疫邪熱。躁煩不寧。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搐。並宜服之。此予家傳常用之方。

    真琥珀(一兩五錢) 天竺黃(一兩五錢) 白檀香(一兩五錢) 人參(一兩五錢) 朱砂(白茯苓(一兩五錢) 粉草(去筋三兩) 南枳實(一兩) 枳殼(麩炒一兩) 牛膽南星(一兩)淮山藥(一兩) 金箔(大者一百片為衣。) 上各制取末和勻。用臘雪溶水。如無雪。取新汲或長流水。杵為丸。如芡實大。約重五分。陰干。每服一丸。煎薄荷湯下。 此方內有補益之藥。人皆喜而用之。但有枳殼枳實能散滯氣。無滯氣者。損胸中至高之氣。如慢驚風及元氣弱者。減此二味。用當歸川芎各二兩代之。

    至聖保命丹 一名紫金錠子。

    膽星(一錢) 僵蠶(一錢) 白附子(一錢) 全蠍(十四枚) 天麻(一錢) 防風(一錢)?(一錢半水飛) 麝香(一分) 珍珠(五分) 琥珀(三分) 金箔(二十片) 上碾為末。粟米和為丸。分為二十錠。金箔為衣。每一錠薄荷葉煎湯磨服。

    礞石滾痰丸 降火墜痰之要藥。方見大方脈科。

    涼驚丸 諸熱通用。此吾家傳之方。又名金花丸。

    黃柏 黃連 黃芩 山梔仁(各等分) 朱砂(水飛減半) 一本有龍膽草等分。上為細末。臘雪水為丸麻子大。薄渮湯送下。

    三黃瀉心丸 一名三黃五色丸。利諸驚熱如神。

    黃連 黃芩 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雪水為丸。麻子大。溫水送下。均分作五分用衣。一分朱砂衣。一分青黛衣。一分雄黃衣。一分輕粉衣。一分蘆薈衣。

    木通散 能瀉肝風。降心火。最利驚熱。

    山梔仁 大黃(煨) 赤茯苓 羌活 木通 甘草(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字。紫甦葉煎湯送下。

    豬膽汁導方

    定志丸 治驚久成癇。

    人參 白茯神 遠志 石菖蒲(炒) 酸棗仁(炒) 柏子仁(各一錢半) 琥珀 珍珠 膽鐵花粉(各一錢) 朱砂(飛) 麝香(各一字) 上為末。水煮山藥粉為丸。黍米大。每服十五丸。燈心煎湯下。更煎豬心與兒食之。以助藥力。

    急驚風屬陽。病在六腑易治。宜用涼瀉。

    慢驚風屬陰。病在五髒難治。宜用溫補。

    或問。病有急慢陰陽者。何也。曰。肝主風。木也。飄驟急疾。莫甚于風。心主驚。火暴烈飛揚。莫甚于火。木火陽也。故病在于心肝者。謂之急而屬陽。脾胃者土也。沉重遲滯。莫甚于土。脾土者至陰之屬也。故病在于脾者。謂之慢而屬陰。肝常有余。有余則瀉而損之。脾常不足。不足則補而益之。至于心主驚。肝主風。似宜前論。然火資風勢。風資火威。風火相扇而發搐。故不可別論也。驚風之病。有兼證者。有類證者。不可不辨也。


如果你對幼科發揮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發揮》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