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黃膽

類別︰子部 作者︰清•沈金鰲 書名︰幼科釋謎

    脾土色黃。病則成疸。其病緣何。先因虛損。復感濕熱。風寒外犍。停郁腠理。浸淫肢脕。內熱蒸蒸。外燻色變。此其大凡。脈必濡緩。傷寒無汗。瘀熱不散。身必發黃。尿澀腹滿。暑邪挾濕。經絡俱 。淪膚浹髓。髒氣莫展。黃如橘色。筋骨痿軟。或由疳瀉。肌肉消 。肚大筋青。皮黃發卷。胎疸之疾。得于初產。生下即黃。遍身梔染。原雖不同。陰陽必辨。陽黃體熱。二便硬短。脾與心搏。胸膈必懣。先利小便。下法莫遠。陰黃肢冷。清便滋泫。大便清黃。腹痛而喘。面目爪齒。黃色暗慘。脾虛失制。腎水脹衍。約此二端。疸病斯顯。再詳兼癥。身疼體懶。強直其膊。枯澀其眼。溺如屋漏。浮腫若繭。或渴或嘔。或寒或暖。按癥求之。有此款款。淡黃兼白。乃胃怯懦。或胃不和。其病稍淺。

    疸病原由癥治

    錢乙曰。諸黃皆相似。如身皮目皆黃者。黃病也。身痛膊背強。大小便澀。一身盡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渴者難治。此黃膽也。其癥多患于大病後。別有一癥。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食土而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古書雲。諸疸皆熱也。深黃者是也。若淡黃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難知雲。色如燻黃。乃濕病也。則一身盡痛。若色如橘子黃者。黃病也。身不痛。有干黃者。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宜梔子柏皮湯。有濕黃者。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飲。宜大茵陳湯。如大便自利而黃者。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或往來寒熱。一身盡黃者。小柴胡加梔子湯。

    曾氏曰。黃病不可一概論。標本不同。癥治亦異。乃脾胃氣虛。感受濕熱。郁于腠理。淫于皮膚。蘊積成黃。燻發于外。故有是癥。或脾胃虛弱。內因癥癖。攻之而成。然疳瀉亦主皮黃。肚大發直筋青。肌肉消瘦。外無色澤。身必發黃。治法。感濕熱者。以 咀五苓散加麻黃、姜。汗之即愈。或茵陳蒿湯調下五苓散亦可。若得干疳癖者。形如黃土。宜醒脾。或化癖丸。

    羅謙甫曰。予治一小兒。季夏身體蒸熱。胸膈煩滿。皮膚如橘黃。眼白亦黃。筋骨瘦弱。不能行立。此由熱加以濕。而蒸搏于經絡。入于骨髓。使髒氣不生。故脾遂乘心。濕熱相合而成以疾也。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胸膈煩滿。脾濕勝。則皮膚如橘色。有余之氣。必乘己所勝而侮所不勝。是腎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內經言。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又言濕熱成痿。是也。所謂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子也。蓋脾土退其本位。腎水得復。心火自平矣。加減瀉黃散。

    疸分陰陽

    張元素曰。陽黃者。大小便赤澀身熱。是脾土與心火相搏。為陽病。法當先利小便。後下大便。陰黃者。清便自調。面目及身黃。四肢冷。是脾虛不能制腎水。宜益黃散。下使君子丸。


如果你對幼科釋謎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釋謎》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