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辨燒熱

類別︰子部 作者︰清•夏禹鑄 書名︰幼科鐵鏡

    夏禹鑄曰︰燒熱之因不一,不可概作風寒,今照癥發明,人當探本。

    肺部燒熱有五

    一、感冒。面色寒滯,兩頰或似水紅桃花,鼻流清涕,惡風痰壅,治宜芎甦飲以表之。

    一、受暑。面色慘淡,唇口舌皆淡白色,四肢困倦,神氣萎靡,自汗煩渴,或說詭話,宜用清暑益氣湯。

    一、本髒發熱。鄰家有流行 痘者,不可誤除。

    一、本髒有虛。面色白,口氣微,唇舌淡色,或發嗽熱必輕微,治宜用五味子、麥冬、冬花、白術、白茯、陳皮等味,服之自愈。

    一、本髒有熱而發燒熱者,面色紅燥,口中作渴,鼻門干燥,或大便秘結,治宜瀉白散。心經燒熱有二。

    一、 面紅狂躁,唇舌色紅紫,口氣莽莽,小便赤,治用黃連、生地、木通、甘草、竹葉。

    一、 舌白,口氣微,小便清,驚悸,燒熱微微,此虛燒也。治用茯神、遠志、甘草。

    脾家燒熱有三。

    一、實熱。舌唇、牙床皆紅燥,或破裂,或碎爛,或大便秘結,或瀉黃,或口渴氣莽,治用石膏一錢,灶心土三錢,黃芩,甘草。

    一、虛寒。脾本無寒,虛則生寒,面生慘淡,唇口淡白,微渴,口氣微微帶溫冷,燒熱勢微,治用六君子湯。氣虛即脾虛,治法同。

    一、實痰燒熱。脾本有痰,因濕而動,或兼食傷面色黯晦,唇有晦色,喉內痰勢響滑,治宜六君子湯加藿香。

    肝經燒熱有一。

    一、肝經燒熱。面色青,目直視,或驚,或轉筋,或兩手尋衣捻物,或多怒,治用瀉肝湯,或天保采薇湯。

    時毒燒熱有一。

    一、時毒燒熱。或腫頸,或腫腮,或身有腫毒,或頭瘡,搽藥瘡愈,毒氣歸內,氣喘,治用天保采薇湯托解。瘡復出,仍用天保采薇湯一、二劑,自愈。

    血虛燒熱有一。

    一、血虛燒熱。面無血氣,下午至夜燒熱加重,唇口白淡,大便常滯而不出,出則溏瀉,治用四物湯。

    余會試都門,有粵東臬司張玉川乃嬡,年十三歲,身極瘦弱,每食只能一茶鐘許,終日微微燒熱,下午加甚,都中醫俱作童癆治,不效。延余一望,知為血虛。血虛必腸胃無滋,以致窄狹,故不能多食。用四物湯加濃樸、橘紅,服十劑,兼用熟大麥米為飯,半月愈。此望色審竅而知血虛燒熱之一驗也。


如果你對幼科鐵鏡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鐵鏡》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