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癥

類別︰子部 作者︰明•秦景明 書名︰幼科折衷

    【總括】原來 病屬膀胱,口噤如癇身反張;此是傷風感寒濕,故分病癥有柔剛。

    【脈法】太陽病發,其脈沉而細者為痙。

    《內經》曰︰諸痙項強皆屬于濕。又曰︰諸暴強直皆屬于風。《原病式》曰︰筋勁強直而不柔和也,夫肝木屬風而主筋。《經》曰,諸暴強直皆屬于風,理宜然也。其所謂諸痙項強而屬于濕者何與?蓋太陽經濕甚則兼風,化亢則害,承乃制也,故知痙之為病,濕為本,風為標耳,其癥項背強直,腰身反張,垂頭螈 ,口噤不語,發熱腹痛,鎮日不醒,其狀可畏,病在足太陽經。剛痙無汗,柔痙有汗。其癥面紅眼赤,牙緊口張,痰涎壅盛,昏潰煩渴,小便赤澀,先譫語而發者,此剛痙也;其大便滑泄,不渴不語,先手足冷而發者,此柔痙也。柔痙為之解肌,剛痙為之發汗,並以小續命湯加減療之。其間一癥,身體壯熱,譫語,口干,手足反微寒,大便滑泄,此為剛柔不反之癥。無汗干葛湯主之,有汗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無汗則用麻黃,有汗慎勿用也。若痰塞氣盛則南星、半夏、茯苓以消其痰,枳實、陳皮、紫甦以順其氣。痰消則風止,氣順則神清,然後察熱之輕重而解利之。熱輕者敗毒散,熱重者小柴胡湯解之。壯熱有汗、胸滿、口噤、切牙而大便秘者為內實,大承氣湯下之,後用大柴胡湯解之。痙最難痊,十救其一,過三日則難治。

    (自批︰痙則齊身強直,癇則手足冰冷。強直反如弓,神昏似中風,涎流唇口難,螈 與癇同。)

    剛柔二痙,如陰隔陽、陽隔陰之類。

    【補遺】

    此痙多由亡血,筋無所榮,故邪得以襲之,所以傷寒汗下過多,與夫病瘡人及產後致此病者概可見矣。

    《內經》雲︰太陽所謂強直引背者,陽氣太上而爭,故強上也,出“脈解”篇。足少陰之筋循脊內挾背上至項,其病主癇 反痙,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針。

    【附方】

    小續命湯 麻黃 人參 黃芩 川芎 芍藥 杏仁 防己 肉桂 防風 附子 甘草

    葛根湯 見驚風癥內。

    敗毒散 見痢疾癥內。

    小柴胡湯 見諸吐癥內。

    大承氣湯 見痢疾癥內。

    大柴胡湯 見瘧疾癥內。


如果你對幼科折衷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折衷》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