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積聚

類別︰子部 作者︰明•秦景明 書名︰幼科折衷

    【總括】積常有處聚無常, 有明形瘕假肌;四病所生俱是積,身中氣血各遭傷。

    【脈法】小兒脈伏結為物聚。

    錢氏曰︰小兒脈沉細為癖積。

    脈經曰︰脈來細而附骨者積也。

    《內經》曰︰積聚留飲痞膈,中滿濕積,霍亂吐下, 瘕堅硬腹滿,皆太陽濕土,乃脾胃之氣積聚之根也。

    丹溪曰︰塊乃有形之物,氣不能成形,痰與食積死血也。在中為痰飲,在右為食積,在左為死血,治法行氣開血為主。按此大略之言不可大拘也。夫小兒熱氣蘊于胸膈之間,留飲聚于腰脅之內,由是榮衛不能流行,髒腑不得宣通,脹滿而致癖結,勢使然耳!或時發壯熱是也。故瘧家中脕多蓄黃水,日久而後結癖,寒熱不已者,以此大抵髒腑和平,榮衛調暢則津液自然流通,縱使多飲水漿不能為病,惟乳食失節,三焦關膈,以致水漿停滯,腸胃不得宣行,冷氣搏之,乃結聚而成癖也。治療之法實則水晶丸下之,候所作形癥消盡,便可攻補兼施。《經》雲︰大積大聚乃可攻也,衰其半而止之是也。氣弱者先調脾胃,如前下之,若虛甚用三稜散、化癖丸漸消之,順適陰陽,以平為期,然先補後瀉,行迎奪之法,去其陳寒冷積,若面黃唇白,發豎肌瘦,乃為虛極不可輕下,徐徐用藥消化調理為上,古人所謂養正則積自除也。積癥寒熱似瘧,肚腹疼痛,面黃肌瘦,其候未可作瘧治,又不可峻取,亦不可太補。峻取則耗散元氣,津液虛損;太補則積溫成熱,轉生他癥。治先發散,調和中氣,緩急次序下之,勿傷其胃。

    (批︰久瘧後腹中有塊者宜服藿香正氣散,用二陳湯加柴胡葛樸甦青檳果楂,先發散之,然後服鱉甲散治之,然亦漸加人參之類以保其元氣。)

    【附方】

    治瘧癖 生地 白芍 陳皮 川芎 黃芩 半夏(以上各一錢) 甘草(五分) 酸炙鱉甲(二錢) 水姜煎服。

    水晶丸 南星 半夏 滑石 益智 巴豆霜

    三稜散 見諸吐癥內。

    化癖丸 陳皮 莪術 三稜 青皮 枳殼 檳榔 白術 丁香 細辛 廣木香

    藿香正氣散 見傷積癥。

    二陳湯 見諸吐癥。

    鱉甲散 見瘧疾癥內。


如果你對幼科折衷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折衷》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