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鼻癥

類別︰子部 作者︰明•秦景明 書名︰幼科折衷

    【總括】鼻屬肺兮體至清,鼻塞皆因風熱侵;忽然窒塞聲音重,此是風寒外感因。

    【脈法】右寸浮洪而數為鼻衄,左寸浮緩為傷風,鼻塞流清涕。

    《內經》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開竅于鼻。又曰︰鼻者肺之外候。丹溪曰︰肺之為髒其位高,其體脆,性惡寒又惡熱,故小兒鼻塞者,由肺氣通于鼻氣為陽。若氣受風寒,停滯鼻間,則成鼻塞,氣寒而津液不收則多鼻涕。若冷風久不散,濃涕結聚,使鼻不聞香臭,則為 鼻。若夾熱則鼻干,皆阻礙乳。凡產芽兒,三朝五日,六晨一臘,忽然鼻塞吻乳不能開口呼吸者,多是乳母安睡之時不知所持,鼻中出息吹著兒囟或洗浴用水溫冷,氣不得通,氣邪所感,致兒鼻多塞也。

    節齋雲︰鼻塞不聞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風寒便塞,不時舉發者,俗皆以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溫之劑。

    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經素有火邪火郁,甚則喜得熱而惡見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發也。治法清金降火為主,而佐以通氣之劑。若如常,鼻塞不聞香臭者,再審其平素只作肺熱治之,清金降火清痰,或丸藥噙化,或末藥輕調緩服,無不效矣。其平素無鼻塞之癥,一時遇感風寒而致窒塞、聲重或流清涕者,自作風寒治。

    鼻瘡者壅熱傷肺,肺主氣通于鼻,風濕之氣乘虛客于皮毛,入于血脈,故鼻下兩旁瘡濕癢爛,是名鼻 ,其瘡不痛,汁所流處,卻又成瘡,以澤瀉散服之,以清金散敷之。一方用熊膽泡湯,以新小筆蘸點鼻。

    【附方】

    開關散 香附 川芎 荊芥 僵蠶 細辛 牙皂 為末,蔥白搗成膏,用紅白絹攤,乘夜睡貼囟門。

    川芎膏 川芎 細辛 本 白芷 杏仁 麝香 甘草

    牛黃犀角散 牛黃 犀角 川芎 升麻 細辛 麻黃 朱砂 冰片 麝香 甘草 蜜丸服。

    澤瀉散 澤瀉 郁金 梔子 甘草

    青金散 銅青 生硫磺(各一錢) 一方用生白礬去硫磺。


如果你對幼科折衷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折衷》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