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與疝癥參看)
【總括】厥陰少陰寒激搏,致令腫縮宜溫藥;光浮不痛作虛醫,赤腫須憑涼劑卻。
《內經》曰︰ 癃疝膚脹者,陰氣盛而脈脹不通也。今小兒陰睫全縮不見,有陰囊光腫不痛,此因肝腎氣虛,用橘仁煎湯,調金鈴散,或勻氣散。觀《內經》之言,乃陰氣盛而致,此吊縮者,筋急也。筋遇寒則引縮,遇熱則弛張,故三因所用方法,以寬小腸氣,疏風為治。然此乃坐陰潤之地,感風濕而得,用當歸散加檳榔蒼術服,或服鉤藤膏,並以立消散敷之。
陰囊腫痛而引縮者,蓋諸筋會于陰器,邪客于厥陰、少陰之經,與冷氣相搏而成。治之不早則成固疾,如腰曲腹痛冷汗自出,陰囊內二子吊縮入腹,痛止方出,名曰內吊,用烏梅散、勻氣散、金鈴散為治。
有外腎無故而膚囊腫大,不燥不痛,光亮如燈,此名氣虛所致,亦用勻氣散調治。
一癥外腎皮囊赤腫通明,及女兒陰戶腫脹,乃心熱所傳,皆以木通散、導赤散為治,以樸硝散敷之。(批︰小兒七日腎縮,乃初生受寒氣所致,用硫磺、茱萸各五錢,研末,大蒜調涂腹,仍以蛇床子微煙燻之。)
【附方】
金鈴散 三稜 莪術 青皮 陳皮 赤茯 茴香 木香 檳榔 枳殼 鉤藤 金鈴子 甘草
勻氣散 桔梗 陳皮 砂仁 茴香 僵蠶 甘草
當歸散 見吐瀉癥內。
鉤藤膏 鉤藤 玄胡索 當歸 乳香 薄桂 麝香 甘草
立消散 赤小豆 赤芍 風化硝 枳殼 商陸 各為末,敷之,乃以五苓散加車前子及米仁煎服。
烏梅散 見腹痛癥內。
木通散 木通 蓄 大黃 甘草 山梔 赤茯 瞿麥 滑石 車前仁 黃芩
導赤散 見五淋癥內。
樸消散 大黃 牡礪 樸硝 為末,水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