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夜啼

類別︰子部 作者︰明•秦景明 書名︰幼科折衷

    【總括】夜啼四癥驚為一,無淚見燈心煩熱;面目頰青臍下痛,面黧大哭是神干。

    【脈法】虎口脈紋不見,如雲塵色者是客忤,鬼祟之脈,必然夜啼。

    盤腸氣發先腰曲,無淚叫啼眼干哭,口開腳冷上唇烏,額上汗流珠碌碌。

    《內經》曰︰心藏神,神安則髒和。夫小兒晝得精神安,夜則穩睡。若心熱驚熱,或風寒之邪乘之,則精神不得安定,故致夜啼叫不已也。

    心熱者,見燈愈啼,面紅多淚,無燈則稍息。蓋火者陽物也,心熱遇火,兩陽相搏,才有燈而啼甚,故《經》曰火痰風生乃能兩此其義也。宜涼心安神,用三解散(見驚風。去參,用薄荷湯下)。驚熱者,為衣衾太濃或抱于熱處久坐,致生煩悶,邪熱攻心。心藏神,神安則和,神亂則驚,治法退熱鎮心則自安矣,用牛蒡散、抱龍丸。

    有遇黃昏後至更盡時,哭多啼少;有啼聲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則陰勝而陽微,故腰曲額汗,眼中無淚,面瑩白而頰青,伏臥而啼,入盤腸內吊之癥,名曰寒疝,治法去宿冷、溫下焦,白芍藥湯及鉤藤丸。

    誤觸禁忌而夜啼者,面色紫黑,氣郁如怒,呼時若有恐懼及睡中驚惕,兩手抱母,大哭不休。此誤觸惡祟神祗,目有所睹,口不能言故耳!古雲︰忽然兩手形無見,定知唐突惡神明。乃知此癥者,宜兩指紋俱隱而不見,治法先解表,用百解散,次驅邪鎮心,用甦合香丸、抱龍丸。

    啼與哭亦有別,啼而不哭是痛,故直聲來往而無淚;哭而不啼是驚,故連聲不絕而多淚。又曰啼而不哭者是煩,哭而不啼者為燥。

    面青目白,腰曲而啼,捫腹覺冷,此必感寒肚疼也。

    面赤心躁,小便赤澀,口中及腹俱熱,間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熱癥也。

    又有乳到兒口即啼,身體頭額皆熱,須看口內無瘡,必然喉舌腫痛。

    【附方】

    牛蒡湯 見淋癥內。

    抱龍丸 見驚風癥內。

    白芍藥湯 見腹痛癥內,加鉤藤亦好。

    鉤藤丸 見囊腫癥內。

    百解散 見熱癥內。

    甦合香丸 白術 烏犀 香附 朱砂 訶子 檀香 安息 沉香 麝香 丁香 青木香 甦木香 甦合油薰木香為末,蜜丸,梧桐子大。


如果你對幼科折衷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折衷》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