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一道,天地自然之理,不待勉強而無難者也。然今之世,往往以難產聞者,得無以人事之失,而損其天耶?保產之術,可不詳乎?世風不古,胎教久廢,為母者既不能保于平時,而徒臨產措置,猶覺其遲。謹將難產之由,詳列于左,庶知預為調攝也。
難產七因
一因安逸。蓋婦人懷胎,血以養之,氣以護之,宜常時微勞,令氣血周流,胞胎活動。如久坐久臥,以致氣不營運,血不流順,胎亦沉滯不活動,故令難產。常見田野勞苦之婦,忽然途中腹痛,立便生產可知。
二因奉養。蓋胎之肥瘦,氣通于母,母之所嗜,胎之所養。如恣食濃味,不知減節,故致胎肥而難產。常見藜藿之家,容易生產可知。
三因淫欲。古者婦人懷孕,即居側室,與夫異寢,以淫欲最所當禁。蓋胎在胞中,全賴氣血育養,靜則神藏,若情欲一動,火擾于中,血氣沸騰。三月已前犯之,則易動胎小產;三月已後犯之,一則胞衣太濃而難產,一則胎元漏泄,子多肥白而不壽。且不觀諸物乎?人與物均稟血氣以生,然人之生子,不能胎胎順,個個存;而牛馬犬豕,胎胎俱易,個個無損。何也?蓋牛馬犬豕一受胎後,則牝牡絕不相交,而人受孕不能禁絕,矧有縱而無度者乎!
四因憂疑。今人求子之心雖切,保胎之計甚疏,或問卜禱神,或聞適有產變者,常懷憂懼,心懸意怯,因之產亦艱難。
五因軟怯。如少婦初產,神氣怯弱,子戶未舒,更腰曲不伸,輾轉傾側,兒不得出;又中年婦人,生育既多,氣虛血少,產亦艱難。
六因倉皇。有等愚蠢穩婆,不審正產、弄產,但見腹痛,遽令努力。產婦無主,只得听從,以致橫生倒生,子母不保。
七因虛乏。孕婦當產時,兒未欲生,用力太早;及兒欲出,母力已乏,令兒停住。因而產戶干澀,產亦艱難,惟大補氣血助之可也。
產要
產婦臨盆,必須听其自然,勿宜催逼,安其神志,勿使驚慌,直待瓜熟蒂圓,自當落矣。所以凡用穩婆,必擇老成忠濃者,預先囑之,及至臨盆,務令從容鎮靜,不得用法催逼。嘗見有穩婆忙冗性急者,恐顧此失彼,強勉試湯,分之掐之,逼之使下,多致頭身未順,而手足先出,或橫或倒,為害不小。故未有緊陣,不可令其動,切記緊。嘗見奸詭之婦,故為哼訝之聲,或輕事報重,以顯己能,以圖酬謝,因致產婦驚疑,害尤非細,極當慎也。
一孕婦將產,不可佔卜問神。如巫覡之徒哄嚇謀利,妄言吉凶,產婦聞之,倍生疑懼,因令氣血結滯,多致難產,所宜戒也。
懷孕六七個月,或八九個月,偶略曲身,胎忽亂動,三二日間或痛或止,或有水下,惟腰不甚痛,胎未離經,名曰弄產。又有臨產一月前,忽然腰痛,卻又不產,此是轉胞,名曰試月。胎水有無俱不妨,但宜直身坐臥行立,自然無事。又有伸手高處取物,忽然子鳴腹中,但令鞠躬,片時即安。
臨產陣痛,有二三日,有五七日者,原非正產,驚動太早,子未出胞,非難產也。但听其坐臥任意,不得扶坐努力,而令其憂疑氣餒,惟勸其飲食,以藥餌滋補之。
臨產有七候︰臍腹急痛;腰間重墜;眼中出火;糞門迸急;產戶腫滿;手中指筋脈跳動;胞水或血俱下。
方是子出胞時,始可用力。如數證未備,即一二日,切不可使其努掙。又有胞水以下,兒頭已至產門,三四日仍不下者,因母氣先餒。此時惟人參為專攻,力不能者,大劑八珍湯,補其元氣,調其飲食,時至自生。
臨產時飲食減少,最為可慮,即宜以獨參湯常服,不可使其精力衰乏。若交骨不開,由氣衰不能運達,宜十全大補助之自開,加味歸芎湯亦可。
臨產時驚動太早,血先下而胎元干涸,僵死腹中,不必驚惶。惟令產母上床穩臥,切勿用力努掙,徒傷神氣,第宜勉進飲食,勿令氣乏。予治極多,十可全十。惟以脫花煎加芒硝三五錢,水煎熱服,其胎化水而下矣。古方以平胃散加芒硝,下死胎、下胞衣,功雖最捷,而暗中有損。予見數人用此者,胞胎雖下,而產婦過一二年皆夭,無一免者。大都平胃散克伐胃氣,而芒硝咸寒傷血,所以髒腑暗中受損。今易用脫花煎,藥味甘溫,而歸、芎生血活血,肉桂暖血,更加附子一二錢,雖芒硝之寒,不能為害矣。此等之事,非臨證久者,莫知其弊也。予嘗治一少婦,年二十四,原系初產,總由慌忙急促,產不如法,乃至久不能下,延予至而胎已死矣。問產婦腹內動否?曰不動,小腹陰冷。知其胎死無疑,欲用前藥,慮其初產,門戶未舒,因與主家商酌,肯听予言,則萬無一失。今死胎僵硬,以藥下之,恐交骨未開,必損其母,莫若以十全大補倍參、桂,一以扶產母精力,二可以暖其下元,使胎自爛,始能保全無恙。主家以予言為是,根據此行之,以十全大補倍參、桂,服一劑後,腹中溫暖,不痛不急。
予曰得之矣,所慮者腹痛作墜,今不痛不墜,可以耐之。更幸產婦年力本強,脾胃素健,每食干飯三盂,肥雞半只,予見更喜,以其中氣不衰,自堪承任。仍每日如是調理,至五日而死胎自下,糜爛臭穢不堪,產母精神如舊,毫無傷損。可見死胎不忙不亂,尚能保全,況生胎乎!第人不肯安靜,必欲強為,奈之何哉!
產時子有出戶之勢,轉身差緩,母力一逼,或手或足,或橫或倒;又有生路未順,兒頭偏拄左右腿畔,名曰偏產;又有兒頭偏拄谷道,名曰棖後。此等數證,穩婆精巧者,則不須服藥。若穩婆無用者,急扶產母上床,正身仰臥,濃被覆之,令老成穩婆徐徐往上推之,內服補中益氣湯升提之,須臾提上,重新轉身,兒頭已對產門,急扶即下。
產時門戶俱正,兒已露頂而不下,此轉身時臍帶絆其肩也。扶母正身仰臥,輕輕推兒向上,以手指輕按兒肩,去其臍帶,然後用力送下。
胎衣來遲,氣虛弱也,急服脫花煎。若血流入衣中,脹悶疼痛,脫花煎加芒硝下之。或有能事穩婆,以手循臍帶而上,以中指頂其衣,輕覆衣中之血,從容候之亦下。此良法也。
產時用力太早,水衣先破,被風所吹,產戶腫脹、干澀、狹小者,以紫甦煎湯燻洗,以香油和蜜潤之,從容俟之,無不下者。
產時腸先出,用淨盆盛溫水,少入香油養潤,待兒與胞衣下時,母略仰臥,自己吸氣上升,穩婆以香油涂手,徐徐送入,或濃煎黃 湯浸之,內服補中益氣湯即上。又有兒並胞衣下後,膀胱墜出產戶者,用前法送入,仍服補中益氣湯。若穩婆不謹,膀胱扯破者,八珍湯加豬脬為引,服之可復。
產畢產門不閉,血氣大虛,十全大補湯。若因胎大而擦傷產門者,蘄艾、益母草煎湯洗之。
產時胞胎既下,氣血俱去,忽爾眼黑頭眩,神昏口禁,昏不知人。古人多雲惡露乘虛上攻,故致血暈。不知此證有二︰一曰血暈,一曰氣脫。若以氣脫作血暈,而用辛香逐血化痰之劑,則立刻斃矣。不可不慎。
氣脫證,產時血既大下,則血去氣亦去,故昏暈不省。微虛者,少刻即甦;大虛者,竭脫即死。但察其面目,如眼閉口開,手撒手冷,六脈微細之甚,或浮而散亂,此即氣脫證也。速用人參,多則五七錢,少則三二錢,加入炒米、煨姜、紅棗,煎湯徐徐灌之,但得下咽,即可救活,若少遲延,則無及矣。無力備參者,以大劑當歸補血湯加炒米、煨姜、紅棗,煎湯灌下,亦能救。
附︰氣脫案
州左遂陽雲軒高君夫人梁氏,膏粱之稟,其質最怯,產育亦多,戊午分娩,未見過艱,產下精神猶健。雲翁不以為意,與予閑話中庭。殊因一時下血過多,忽報倒僕于地。急視之,則口張手撒,面唇俱黑,呼吸已寂然矣。幸人參有便,煎之不及,即以一枝碎嚼,納產婦口中,以滾湯灌之,方得下咽,一吐傾囊而出,蓋胃氣已不納受矣。又嚼又灌,連嚼五枝,雖吐而未盡出。良久,噯氣一聲而呼吸漸回,乃大進參術而愈。自後分娩,不復為難。客歲復妊,偶患微痔。予曰︰孕中患痔,難于用藥,姑緩圖之。雲翁深以為是,而夫人必欲速愈。予知其不可,不敢承任,勸其更醫。
連易數手,分毫無效,復延外科,妄用毒劣,胎雖未墮,而瘡愈墜而不收,以致晝夜呼號,窘迫萬狀,精神形質,困憊已極。及至臨月,見其面唇 白,聲息至微,六脈空浮而無根。當夜用參三錢,服十全大補一劑,次早胞水以下,煎參七錢,以雞湯沖服,登時即產一男,產婦精神勝舊。不意三朝偶沾外感,頭疼身痛,惡寒發熱,投以熟料五積散而愈。
未數日,忽因惱怒,陡然上氣喘急,咳嗽連聲,胸前脹痛,喉內痰鳴,水米不入,略啜茶湯,則上下阻截,氣不相續,數人扶坐,莫能伏枕,不時昏絕。舉室惶惶。因診其脈,則細數無倫,將近十至,予知為無根,脫氣上沖,乃以八味地黃湯冀納其氣,二劑毫不為動。予曰︰此等之證,非大補真元,莫能挽也。乃以六味回陽飲,參、附、桂、姜、歸、地各三錢,加鹿茸五錢,一劑下咽,而氣平能臥,四劑全安。曩之大髒干枯,業已滋潤,而痔瘡痛苦,亦不復言矣。此等脈證,在常俗之輩,必疑臨產服參過多,非用寬胸下氣不可。清降一投,下咽即斃,仍歸罪于從前之參,必群起而攻之矣。不知臨產之日,非猛進參術,則已脫于當產之際,何能至今!今之氣喘,實由參力已過,虛證復現,子午不交,竭絕立至,非大力之方,安可挽回!此證得生,實由雲翁學識超邁,胸中有主,惟予言是听,所以效捷桴鼓。稍循俗見者,萬無生理矣。
凡閉脫二證,不特產後宜辨,即中風中痰,氣厥暑風,及卒然倒僕,昏暈不省,咸宜辨之。如牙關緊閉,兩手握拳,謂之閉證,有余之候,即疏風化痰亦可用之;如口張、手撒、眼閉、遺尿、鼾聲,謂之脫證,蓋口張心絕,手撒脾絕,眼閉肝絕,遺尿腎絕,鼾聲肺絕,皆元氣竭絕之候,惟大進參、附,或可十中救一。
予見產後脫證,不敢服參而斃者,不知其幾?嘗聞入曰,某產後無病,忽爾眼暗,一暈而絕者;又某產後忽一呵欠,即張口氣絕者,即此脫證是也。復有妄人,不知脫證為何事,不識人參為何物,而從中阻撓,不令服參而斃者,亦不知凡幾!死者有知,能無抱九京之慟乎!
血暈證,本由氣虛,一時昏暈,然血壅痰盛者,亦或有之。如果形氣脈氣俱有余,胸腹脹痛氣粗,外證兩手握拳,牙關緊閉,此血逆證也,黑神散;無脹無痛者,屬氣虛,大劑芎歸湯加肉桂。
卒然暈倒,藥有未及者,燒紅秤錘,用瓦盆盛至床前,以醋沃之,令醋氣入鼻,收神即醒。
產後百脈空虛,洗拭太早,令中風口噤,手足搐搦,角弓反張;或因怒氣,發熱迷悶。用荊芥穗酒炒至黑,大當歸各三錢,用水半杯、酒半杯、童便半杯,煎至一杯,灌之,牙關緊,以簪抉開灌之,仍捻其鼻,以手摩其喉,使得下喉即活矣。此即產後病痙,而幼科稱為驚風者是也。
孕時觸損髒氣,胞系斷裂,忽然胎墜,名曰小產。虧敗子宮,較大產為尤甚,然治此亦不同大產,惟以滋補為上計。
馮楚瞻曰︰小產不可輕視,將養宜十倍于正產,大產如果熟自脫,小產如生探之,破其皮殼,斷其根蒂也。
忽略成病者不少,因而致死者恆多。然此證始因斂血以成胎,繼因精血以長養,終因精血不足而屢墮,故瘀血甚少,倘有腹痛,成塊有形,多屬血虛氣逆,惟大用溫補,則新者生而瘀者去;若行消導破滯,則逆氣愈攻而愈升,多致不救。更有血虛腹痛,復有陰虧不能納氣,以致瘕疝為患者,當以八味地黃丸加牛膝、五味,早晚服之自愈。
張景岳曰︰凡小產有遠近,其在二三月者謂之近,五月六月謂之遠,新受而產者其勢輕,懷久而產者其勢重。此皆人之所知也。至若尤有近者,則隨孕隨產矣。凡今艱嗣之家,犯此者十居五六。其為故也,總由縱欲而然,第自來人所不知,亦所不信。茲謹以筆代燈,為迷者指程,倘濟後人,實深願也,請詳言之。蓋胎元始肇,一月如露珠,二月如桃花,三月四月而後,血脈形體俱,五月六月而後,筋骨毛發生,方其初受,不過一滴之玄津耳。此其橐龠正無根據,根 尚無地,築之則固,決之則流,故凡受胎之後,極宜節欲以防泛溢。而少年縱情,罔知忌憚,雖胎固欲輕者,保全亦多。其有兼人之勇者,或持強而不敗,或既敗而復戰,當此時也,主方欲靜,客不肯休,狂徒敲門撞戶,顧彼水性熱腸,有不啟扉而從,隨流而逝者乎!斯時也,落花與粉蝶齊飛,水棗共交梨並逸,合污同流,已莫知其昨日孕而今日產矣,朔日孕而望日產矣,隨孕隨產,本無形跡。在明產者,胎已成形,小產必覺;暗產者,胎仍似水,直溜何知,故凡今之 家多無大產,以小產之多也,娶娼妓者多少子息,以其子宮滑,而慣于小產也。又嘗見艱嗣之人而求方者,問其陽事,則曰能戰,問其功夫,則曰盡通,問其意況,則怨嘆曰人皆有子,我獨無,亦豈知人之明產,而爾之暗產耶!此外,如受胎三月五月,而每有墮者,雖衰薄之婦常有之,然必由縱欲不節,至傷母氣而墮者,為尤多也。故凡恃強過勇者,多無子,以強弱之自相殘也;縱肆不節者,多不育,以盜損胎元之氣也,豈悉由婦人之罪哉!
此景岳見道之言。古人每曰寡欲多男,此即其注腳也。世人每恨不孕,孰知既受而暗損之,屢受而屢損之,終身無子,不亦宜乎!第有婦人由于衰弱,或陰陽偏勝,墮胎至于數次,而醫者竟無一策以保固之,亦可哀矣!予有至神至聖保孕之方,屢經效驗,但信而行之,斷不相誤。
集成三合保胎丸
此為素慣墮胎者設也。蓋胎孕之屢墮,雖由于沖任虧、脾腎弱,若德性幽閑,五內無火者,決不墮也;能清心節欲,起居有恆者,決不墮也。凡屢墮者,皆偏陂之性,暴怒之人,以致于肝氣有余,肝血不足,血虛生熱,火爍子宮;又或恣縱不節,其胎必漏而墮矣。而世之安胎者,無非執泥古法,以香、砂、芎、艾為保孕良圖,不知熱藥安胎,猶抱薪救火,不惟無濟,而反速之。予甚不慊,因以古之內補丸、杜仲丸、白術散三方合湊,名三合保胎丸。以條芩清肝火而涼血,白術扶中氣以健脾,當歸養血寧心,熟地滋陰補腎,續斷填損傷而堅胞系,杜仲益腰膝而暖子宮。至怯者加以人參,力不能者,不用亦可。藥雖平易,功勝神丹,誠所謂鉞斧相投,捷如影響,凡屢墮者服之,無不保全,實亦婦科保孕安胎之聖藥也。再有叮嚀,凡屢墮者,受娠一月,即制此丸服之。蓋墮胎必在三月五月七月之間,此三月內切忌房勞、惱怒,犯之必墮,七月已過,萬無一失。
三合保胎丸方
大懷地(一十二兩,用砂仁三兩、老姜三兩,同地黃入砂鍋內,先以清水煮兩晝夜,俟地黃將爛,始入好酒煮之,總以地黃糜爛為度,將酒煮干,取起,揀去砂仁、姜滓不用,將地黃搗膏听用)大當歸(去頭尾,取身切片,一十二兩,以好酒洗過,曬干听用) 漂白術(取淨干片,一十二兩,以黃土研碎,拌炒極黃,取起,篩去土。孕婦肥白者氣虛,加二兩) 實條芩(枯飄者不用,取小實者,切片,六兩,酒炒三次。孕婦黑瘦者加一兩,性躁者二兩) 棉杜仲(切片,一十二兩,鹽水拌抄,以絲斷為度) 川續斷(切片,一十二兩,酒炒)
上將後五味和為一處,火焙干燥,磨為細末,篩過,以前地黃膏和勻,少加煉蜜,入石臼內搗千余忤,為丸綠豆大。每早鹽湯送三錢,晚臨臥酒送三錢,每日如此,不可間斷。孕婦素怯者,須兩料方可,自一月服起,過七個月方保無虞。此方至神至聖,幸勿輕視。
凡臨產時,亟齋有六字真言︰一曰睡,二曰忍痛,三曰慢臨盆。予復有三字寶,曰未離經。較六字真言,更為親切。蓋六字真言出于常人之口,產婦未能深信;三字寶為醫者之言,不容不信,誠保產金丹,回生上藥。
予以此法救人,莫可勝紀。凡臨產家診視,無論脈之滑澀,痛之緊緩,但曰未離經。仍囑產婦曰,脈未離經,尚非正產,且脈氣舒徐,定然安吉,惟宜加食穩臥,俟其時至可也。此何意?蓋產育全賴母氣為主,產婦聞其脈未離經,知時未到,不敢望其速下,惟安心耐之而已。產婦一安,舉室皆安,庶無倉皇擾攘之患。天下原無難產之事,凡難產而致死者,總由時候未至,倉皇逼迫害之也。始則家長驚張,不能鎮定,繼則產婦嬌怯,不肯忍痛,或弄產,或轉胞,稍有腹痛,隨即聲揚,無知穩婆,便稱是產,而試水坐草,一任胡為。豈知七候未臨,胎氣未足,子在胞中,安然不動,欲令其產,焉可得乎?因其久而不下,產婦則驚懼憂疑,飲食不納,漸至氣怯神昏,常有未產而斃者矣。予臨是證,但曰未離經,惟以大劑甘溫之藥與之,如八珍、十全之類,助其產母之元氣。若為正產,則腹痛陣緊一陣,痛急自下;倘非正產,則腹痛漸減漸緩,胎元得暖而安矣。予之所經,穩婆謂頭已平門,予診得脈未離經,用固胎暖藥而安之,有遲至一月半月十日而產者,已經十數人矣。豈有頭已平門,而能倒懸一月半月之理?即此可知穩婆之不足信。不觀亟齋言曰︰凡邪淫之婦,私胎並無難產,總因胎起于私,怕人知覺,只得極力忍痛,痛到極熟之時,則脫然而出。此豈有穩婆分掐,妙藥催生乎?凡產育能耐心忍痛,听其自然,則萬舉萬全;若謂藥能催生,予則未敢許也。至催生之法,謂產時胞漿以下,一二時辰不生,方可用之。蓋漿乃養兒之物,漿干不產,必胎元無力,愈遲則愈干,力必愈乏,不得不以大補氣血之藥助其母力。又惟人參為至聖,其次則脫花煎、芎歸湯皆可。然亦須子已出胞,交骨既開,門戶已正,方為有益,若止憑產婦腹痛之言,穩婆頭至之說,妄用催生方藥,不惟無濟,反速其斃,慎之戒之!
附方
十全大補湯
揀人參 炒白術 白茯苓 懷熟地 當歸身 正川芎 杭白芍 炙黃
上肉桂 炙甘草 生姜、紅棗為引。
八珍湯
揀人參 炒白術 白茯苓 大當歸 正川芎 白芍藥 懷熟地 生姜、大棗為引。
加味芎歸湯 治新產交骨不開。
全當歸 正川芎 油發灰 敗龜板(炙)
水煎熱服。
周虛中曰︰陽主開而陰主闔,自然之理也。今交骨不開,陰極矣,必加肉桂以宣布陽和,庶為有濟,若龜板、發灰之純陰,僅可為通任脈之響導耳。
脫花煎 凡生產臨盆,此方最佳。並治產難,經日不下,並死胎、胞衣不下俱妙。
全當歸(一錢) 正川芎(三錢) 上青桂(二錢) 淮牛膝(二錢) 淨車前(一錢五分)
水煎,加酒對服。若胎死不下,及胞衣不來,並加芒硝五錢;氣虛困劇者,加人參二三錢,更加附子二錢,無不下者。此方比平胃散加芒硝,功勝百倍,其藥味甘溫,不傷元氣故也。
補中益氣湯
揀人參 炒白術 炙黃 黑升麻 北柴胡 全當歸 廣陳皮 炙甘草生姜、大棗引。
當歸補血湯 治產時去血過多,心內怔忡,頭暈眼黑,昏沉不醒。
炙黃 (一兩) 當歸身(五錢) 加炒米(一兩) 生姜(五片) 大棗(五枚)
水煎服。
黑神散 治產後血暈,胸腹脹痛,氣粗,牙關緊閉,兩手握拳,血逆之證。
上青桂 全當歸 杭白芍 黑炮姜 懷熟地 大黑豆(炒,五錢)
水煎,酒對服。
生化湯 此方去舊生新。凡產後無論有病無病,能服數劑,使惡露盡去,新血速生,誠產後之要藥也。世俗每以紅糖下瘀,反致損胃,戒之!
大歸身(五錢) 正川芎(二錢五分) 光桃仁(二十一粒) 黑炮姜(一錢) 炙甘草(一錢)
每日一劑,水煎熱服,四五劑為度。
清魂散 治產後瘀血攻心,數日神昏不醒,瘀化為膿,流出臭穢而不知者,神效。
白當歸(三錢) 正川芎(二錢) 鮮澤蘭(三錢) 荊芥穗(一錢) 益母草(二錢) 揀人參(一錢)炙甘草(五分)
生姜、大棗,水煎服。
加味芎歸湯 催生及產後最為穩當,功亦巨。
當歸身(三兩) 大川芎(五錢) 上青桂(二錢)
催生俱用此三味,水煎,對酒服,立下。預防血暈,以本方加酒炒荊芥二錢,先將此藥煎好,俟胞衣以下,隨即服之,斷無血暈之患。效經千百,斷不誤人。
八味地黃湯 產後氣浮喘促,不甚虛者,以此納氣歸元。至虛者不能。
懷熟地(五錢) 正懷山(四錢) 淨棗皮(三錢) 白茯苓(三錢) 宣澤瀉(一錢) 粉丹皮(一錢)川附片(二錢) 上青桂(二錢)
水煎極濃,空心服。
六味回陽飲 凡真元已敗,氣血既亡,陰陽將脫,非此莫能挽回,誠回天贊化第一之功。此景岳新方,知者尚少。
大熟地(五錢) 大當歸(三錢) 黑炮姜(二錢) 熟附子(二錢) 青化桂(二錢) 上揀參(三五錢)
加鹿茸數錢功更捷。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溫服。此方不剛不猛,能回散失之元陽,能斂亂離之陰血,濟急扶傾,無出其右者。
催生簡便方
人能鎮定耐痛待時,必無難產之患。或因倉皇急迫,不幸遇此,而催生之法,不可不知;又或窮鄉僻壤,醫藥不便,誠為困苦。故附單方于此,以備急需。
一治橫生逆產,胞衣不下,並落死胎。用蓖麻子四十九粒,去殼研爛,于產婦頭頂心剃去少發,以蓖麻膏涂之。須臾,覺腹中提上,即宜除下,卻急于足心涂之,自然順生。生下即速去藥,遲則恐防腸出。如胞衣不下,貼足心即下。
一鄉村僻壤無藥之處,不幸遇此。即覓花椒葉、香圓葉、柚子葉、茱萸葉、生姜、生蔥、紫甦,濃前湯一盆。俟可下手,即令產婦以小凳坐盆上,澆湯淋洗其臍腹陰戶,久久淋洗,氣溫血行,登時即產。以上諸葉,少一二味亦不妨。
一治死胎不下及胞衣來遲,用黑豆一升炒香熟,入醋一大碗,煎至六七分,去豆取湯,分三次服之。以熱手順摩小腹,其胞胎俱下。
又方 用冬蜜一大杯,以百沸湯調服之,立下;如胞衣來遲,再服一碗,即下。
一治產難及橫生逆產,或血海干枯,以致胎死不下,惶惶無措,死在須臾,急用皮硝五錢、熟附子一錢五分,好酒半杯、童便半杯,同煎三沸,溫服立下,百發百中。
一方治產婦元氣弱極,胞衣來遲者,用真青化桂三錢,當歸、川芎各錢半,酒煎,熱服立下。
一下死胎 用麥芽半斤,搗碎,水二大碗,煎至一碗,服之即下。
一方 天花粉酒炒四錢,上肉桂、淮牛膝 淡豆豉各三錢。
用水二碗,煎至一碗,熱服即下。
熟料五積散 此方專治婦人產後外感內傷,瘀血不行,痰凝氣滯,頭疼身痛,惡寒發熱,心腹疼痛,寒熱往來,似瘧非瘧,小腹脹滿,傷風咳嗽,嘔吐痰水,不思飲食,胸緊氣急,手足搐搦,狀類中風,四肢酸疼,渾身麻痹,凡產後一切無名怪證,並皆治之。
夫產後百節俱開,氣血兩敗。外則腠理不密,易感風寒;內則髒腑空虛,易傷飲食;稍有不慎,諸證叢生。
古書有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雜病以末治之之戒,後世莫不遵之。惟事滋補,不知風寒未去,食飲未消,滋補一投,反成大害。昧者猶以為藥力未到,愈補愈深,死而後己。天下之通弊,莫此為甚!予昔于潭州遇師指授此方,按法治之,往輒裕如,不敢自秘,逢人口授,並曾刊板印送,于茲四十余載,活人莫可勝紀。但慮世人不悟,以為淺近之方,安能神應若是?故古人謂千金易得,一訣難求。予今訣破,庶狐疑頓釋。方名五積者,謂此方能去寒積、血積、氣積,痰積、食積也。今產後之病怯,正犯此五積,以五積之證,投五積之方,豈非藥病相值乎!猶慮藥味辛散,而以醋水拌炒,名熟料五積散,俾藥性和緩,表而不發,消而不攻。方內所用肉桂解表逐寒,白芍和榮諧衛,蒼術、濃樸走陽明而散滿,陳皮、半夏疏逆氣以除痰,芎、歸,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濕,枳殼、桔梗寬胸膈而利咽喉,茯苓去飲寧心,甘草和中補土。大虛大怯者,加人參,微虛者可不用。
共為溫中散寒之妙劑,用于產後,無往非宜。
五積散 本方原有人參,因世人不敢輕用,故方中未載。
香白芷(一錢,不炒) 上青桂(一錢,不炒) 川濃樸(一錢) 正川芎(一錢) 芽桔梗(一錢)陳枳殼 白雲苓 炒蒼術 杭白芍 法半夏 黑炮姜炙甘草 廣陳皮(以上各一錢) 全當歸(二錢) 虛加人參(一錢)
上藥味皆宜秤過,除白芷、肉桂在外不炒,余藥合為一劑。用好醋小半杯,淨水一杯,與醋和勻,將藥潤濕,入鍋內炒至黃色為度,取起攤地上,去火毒,候冷,入白芷、肉桂在內。生姜三片,紅棗三枚,淨水二碗,煎至一碗,熱服。此方至平穩,見效之後,根據而服之,不拘劑數,以愈為度,惟產後大汗泄瀉,或虛脫之證,忌之。蓋此方但能去病,不能補虛,虛證有方在前,並宜參考。
產後簡便方
產時母腸先出,然後見生,產後其腸不收,甚為危迫。用醋半杯,新汲水半杯調勻, 產婦面,每 一縮,三收盡。真良法也。
又方 以蓖麻子四十九粒,去殼研爛,涂產婦頭頂心,腸即收入,急去藥,以溫水洗淨,倘其腸干燥難收,用磨刀水溫潤其腸,再以雄磁石煎湯服之,其腸自收。
產婦及平居,偶因用力太過努傷,致子腸不收。用艾丸綠豆大,灸頭頂心百會穴三五壯,即收。
又方 以鹽湯洗淨,後用五靈脂燒煙于桶內,令患者坐桶上,燻之自上。
又方 用清油五斤煉熟,以盆盛之,候溫涼,令產婦坐油盆內,約一頓飯久;仍以皂角為細末,微以一厘吹入鼻中,令作嚏,立止。
產後玉門腫痛 用蛇床子三兩煎湯,頻洗即愈。又以蔥白和乳香搗成膏,貼腫上效。
產後乳汁不通 用天花粉炒黃為細末,每用二錢,以紅飯豆煎濃湯調服,每日服二次,其乳流溢。
產婦氣血太虛無乳者,用
全當歸(三錢) 正川芎(二錢) 穿山甲(炙) 王不留行(各一錢五分) 川木通(五分)
豬蹄一只煮藥,以豬蹄爛為度,去藥,服湯並蹄,立通。
產後陽氣虛寒,玉門不閉,用。
石硫黃 海螵硝 北五味各等分。
共為末,摻患處,日三易。
產後玉門不閉,陰戶突出。
石硫黃(三錢) 菟絲子 吳茱萸(各二錢) 蛇床子(一錢五分)
水一大碗,煎至半碗,頻洗自收。
產後擦破膀胱,不能小便而淋瀝。
黃絲絹(一尺,剪碎) 牡丹皮 鮮白芨(各一錢)
將丹皮、白芨研為末,同黃絹用水一碗,煮至絹爛,空心服之。服時不可作聲,作聲則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