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曰︰夏傷于暑,秋必 瘧。其證初起,呵欠頓悶,發熱口渴,面帶黃白,頭額有汗,一哭汗出,其熱漸退二三分,不久復熱如故,喉內痰鳴,一哭即嘔,嘔則痰出,每日如此者,即瘧證也。
按︰《內經》謂十二經皆有瘧,究其所因,而大要不離乎少陽膽經。夫瘧之不離乎少陽,猶咳嗽之不離乎肺也。蓋凡寒熱往來,總為少陽所主。早能和解表里,分理陰陽,則瘧邪霍然而散;由其誤認驚風,輕施鎮墜,以致正邪激搏,榮衛遲留。陽欲入里,陰內阻之;陰欲出表,陽外遏之。少陽欲升不得升,太陰欲降不得降,乃致精神潰亂,臨瘧而搐。宜清脾飲解之,其搐自止。
【入方】
清脾飲 治小兒熱瘧作搐,不必治搐,惟治其瘧。
杭青皮(一錢) 制半夏(一錢) 枯黃芩(一錢) 草果仁(五分) 白雲苓(一錢) 北柴胡(一錢)真陳皮(一錢) 漂白術(一錢) 川濃樸(一錢)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大棗三枚,水煎,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