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嘔吐證治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復正 書名︰幼幼集成

    經曰︰諸逆沖上,皆屬于火;諸嘔吐酸,皆屬于熱,又曰︰寒氣客于腸胃,厥逆而出,故痛而嘔。夫嘔吐者,陽明胃氣下行則順,今逆而上行,故作嘔吐。其證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又曰干嘔,久病見此者死。蓋小兒嘔吐,有寒有熱有傷食,然寒吐熱吐,未有不因于傷食者,其病總屬于胃。復有溢乳、 乳、嘔噦,皆與嘔吐相似,而不可以嘔吐治之。更有寒熱拒隔之證,又有蟲痛而吐者,皆當詳其證而治之。凡治小兒嘔吐,先宜節其乳食,節者,減少之謂也。凡嘔吐多渴,不可與之茶水,水入復吐,終不能止,必強忍一二時久,而後以米湯與之,吐自止矣。

    寒吐者,乳片不消,多吐而少出,面白眼慢,氣緩神昏,額上汗出,脈息沉微,宜溫中消食。輕者藿香正氣散,不止,理中湯加藿香,又不止,參香散。再若不止,此陰盛格陽,謂之拒格,急以理中湯一劑,用公豬膽汁和童便少許,將藥潤濕炒熟,煎服即止。此《內經》熱因寒用之法也。蓋陰寒太過,陽熱之藥拒而不納,故以豬膽汁、童便為向導,其始則同,其終則異,下咽之後,陰體漸消,陽氣乃發也。

    熱吐者,面赤唇紅,吐飲少而出物多,乳片已消,色黃,遍身發熱而煩躁。夏月多此證,宜五苓散加藿香,不止,藿連湯,再不止,用理中湯,煎熟,調六一散冷服即止。此寒因熱用也。

    傷食吐者,眼泡浮腫,面色微黃足冷,其熱日輕夜重,或吐餿酸之氣,或吐黃水,或吐青痰,其脈弦實而滑。此有宿食也,宜下去其積乃止,消積丸。

    傷乳吐者,才乳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食無度,脾胃嬌嫩,不能運化。此滿則溢也,名嗌乳。但宜節其乳,則吐自止。

    乳者,時時吐乳而不多,似吐非吐,皆胃虛所致也,宜參香散。

    有乳多而吐出者,非真吐也;苟不知禁,即成真吐也。百日內小兒多有之,蓋身小身軟,必等乳母擁抱之,苟有傾側,乳即溢出。此人事也,不須用治。

    嗽吐者,兒有咳嗽,必待其嗽定,方可與乳。若嗽未定,以乳哺之,其氣必逆,乳不消化而為痰,痰氣壅塞,嗽不得轉而吐乳也,枳桔二陳湯。

    小兒初生三日內吐乳者,用丁香三粒、陳皮三分,生姜三片,煎服自止。又不若煨姜湯更妙!此予用最多者,蓋三四日內總皆寒吐也。

    初起 乳,即當調治。如 不已即成吐,吐不已即成嘔,嘔不已即成噦,至此胃氣大虛,精神漸脫矣,若嘔吐不已,日漸沉困,囟陷囟腫,青筋大露者;並頻吐不食,昏沉語塞,喘急大熱,常吐腥臭者,皆死。

    噦者,有聲無物,最惡之候,凡久病之後而見此者,皆為不治。

    予按︰為醫者臨延醫病,貴能體貼病情,能用心法。大凡嘔吐不納藥食者,最難治療。

    蓋藥入即吐,安能有功?又切不可強灌,胃口愈吐愈翻,萬不能止。予之治此頻多,先將姜湯和黃土作二泥丸,塞其兩鼻,使之不聞藥氣。然後用對證之藥煎好,斟出澄清,冷熱得中,止服一口,即停之半時之久,再服一口,又停之良久,服二口停之,少頃則任服不吐矣。斯時胃口已安,焉能得吐?愚人不知,明見其吐藥不納,偏以整杯整碗強灌之,則一吐傾囊而出,又何藥力之可恃乎?此等之法,不但幼科可用,即方脈亦當識此。倘臨證不體病情,全無心法,即如嘔吐一證,雖能識病,雖能用藥,其如不納何哉?

    【入方】

    藿香正氣散 方見卷二類搐門。

    理中湯 方見卷二乳子傷寒門。

    參香散 治小兒胃虛作吐,諸藥不止。

    官揀參(切片,焙干) 上沉香(銼末) 公丁香(研) 藿香梗(焙) 南木香(銼屑,各等分)

    共為細末,每服五七分,木瓜煎湯調服。

    五苓散 方見卷二中暑門。此加藿香。

    藿連湯 治小兒熱吐不止。

    真雅連(七分,姜汁炒) 紫濃樸(一錢,姜汁炒) 藿香葉(一錢)

    生姜三片,大棗三枚,水煎,熱服。

    六一散 方見卷三痢疾簡便方。

    清積丸 治食停胃口而作吐。

    西砂仁(十二個,酒炒) 公丁香(九粒) 烏梅肉(三個,蒸,去核,取淨肉) 巴豆仁(二粒,煨,捶去油)

    共研細末,米糊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白湯送。

    枳桔二陳湯 治小兒胸膈有痰,咳嗽作吐。

    陳枳殼(一錢) 芽桔梗(一錢) 白雲苓(一錢五分) 法半夏(一錢) 真廣皮(一錢)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大棗三枚,水煎,熱服。

    嘔吐簡便方

    小兒嘔吐,外證不熱不渴,面白唇淡,神慢氣怯,寒吐也。用生姜一大塊,直切薄片,勿令折斷,層層摻鹽,以貯麻緊扎,外用草紙七層包之,水濕,慢火煨令熟,取起,去麻、紙,將姜搗爛,和早米煎湯服,立止。

    小兒卒嘔不止。生姜取自然汁一盞,煎滾听用;蜂蜜四兩,煉熟听用。每服用姜汁一匙,蜜二匙,白湯調服,每日五六次,效。

    小兒胃熱嘔吐。外證面赤煩躁,身熱作渴,手足心熱者,熱吐也。黃連一錢姜汁炒,熟石膏一錢,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吐止,止後服,又用枇杷葉火上炙之,刷淨毛,每用葉三片,煎湯熱服,立止。

    小兒干嘔,極惡之證。用甘蔗取汁听用,生姜取汁听用。臨服用蔗汁六匙,姜汁二匙,和勻溫熱服,不用湯水調。

    凡嘔吐服藥不納者,內有蛔蟲在膈間,蛔聞藥氣則動,動則藥出而蟲不出。但于嘔吐藥中,加入川椒十四粒,則不吐矣,蓋蛔得椒則伏矣。

    治小兒一切吐逆,不拘冷熱,及久吐諸藥不效者。用硫黃五錢,水銀一錢,同研至不見星,姜汁打,米糊為丸小豆大。三歲者三丸,大人則三四十丸,以陰陽水送下。此二味加增分兩,入陽城罐內封固,以炭火升煉之,即是靈砂,為仙家所用之物。最能升降陰陽,交濟水火,乃扶危濟困之神丹也。


如果你對幼幼集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幼集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