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雜證門下 鼻衄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證治準繩•女科

    ﹝大﹞夫婦人鼻衄者,由傷動血氣所致也。凡血氣調和則循環表里經絡,澀則不散。

    若勞傷損動,因而生熱,氣逆流溢,入于鼻者則成鼻衄也。只有產後見衄者不可治。凡鼻衄雖多因熱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氣而得之者。曾治趙恭人鼻衄不止,諸治不瘥,召予治之,先用甦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濃煎白茅花湯,調服即止,次用芎歸湯調理。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脈洪數。究竟雲︰服丹藥太過。遂用黃連、黃芩、大黃為末,水煎服之愈。(調服亦可。)

    ﹝薛﹞前證若熱郁于胃經,用犀角地黃湯。若伏暑于內,用黃連香薷飲。若大怒血蓄于上,用小柴胡湯。若脾損不能攝血歸源,用歸脾湯。大凡雜證見血,多因陰分郁熱,或內有所傷,皆屬五志所動。經曰︰諸見血,身熱脈大者難治,是火邪勝也。身涼脈靜者易治,是正氣復也。仍與後證同用。一婦人經素不調,因怒衄血。此肝火熾盛,用加味小柴胡(熱入血室。)加紅花,二劑血止。又用加味逍遙散、(結核。)八珍湯(即八物湯,雜病虛勞。)兼服三十余劑,經行如期。一婦人郁結而患前證,用加味歸脾湯,(即歸脾加山梔、丹皮。)其血漸止,飲食漸進,用加味逍遙散,元氣漸復,寒熱漸止。後因怒仍衄,寒熱往來,用小柴胡湯(傷寒太陽。)加芎、歸、丹皮而愈。一婦人因勞衄血,服涼血之劑,更致便血。或以血下為順,仍用治血。余曰︰此因脾氣下陷而血從之,當升補脾氣,庶使血歸其經。不信,果血益甚。余朝用補中益氣,(雜病勞倦。)夕用加味歸脾而愈。此證用寒涼止血,不補脾肺而死者,多矣。

    刺薊散 治婦人鼻衄,血流不止。

    刺薊(二兩) 桑耳 亂發灰 艾葉(各一兩,炒) 生地黃(二兩) 蒲黃(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無時。

    伏龍肝散 治男子婦人五髒結熱,吐血衄血,並皆治之。

    伏龍肝 生地黃(各一斤) 竹茹(一升) 芍藥 黃芩 當歸 川芎 桂心 甘草(各二兩)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茹減三升,納藥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千金方》無桂心。

    《百問》有茅花湯,以白茅花濃煎飲之,立止。

    一方 搗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飲之止。

    又方 取生蔥心塞鼻中即定。若因刺著並刀斧所傷,血不止者,並用之,立定。

    又方 取釜底墨細研,入鼻中。

    又方 取亂發灰細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 取龍骨為末,吹入鼻中立止。

    四物湯加側柏、生地黃,治虛熱吐血甚效。若脾經血虛,須用四君加芎、歸。若脾經氣郁,須用歸脾湯。若肝腎虧損,須用六味丸。若氣血俱虛,須用十全大補湯。

    犀角地黃湯主熱郁不解,泛行經絡,或流腸胃,隨氣涌泄,以致衄血、吐血,或為便血,並皆治之。若實熱熾甚,加炒黃芩。若去血過多,或脾肺之氣虧損,不能攝血歸源者,急用四君子湯。懷抱郁結者,用歸脾湯。

    枇杷葉散 治暑毒攻心,衄血嘔血,或吐瀉作渴。黃連香薷飲亦可。


如果你對證治準繩•女科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證治準繩•女科》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