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產後門 虛煩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證治準繩•女科

    ﹝薛﹞論見發熱條。

    四物湯加獲神、遠志,治產後虛煩,十全大補湯尤效。

    ﹝大﹞余血奔心,蓋是分解了不便,與童子小便,並 心下,及臥太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致,但能根據方療之,無不痊可。

    療產後余血不盡,奔沖心,煩悶腹痛。

    川芎 生干地黃 枳殼 芍藥(各等分為末)

    上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集驗》療產後血氣煩方。(《千金》同。)

    生地黃汁 清酒(各一升)

    上相和煎一沸,分為兩服。

    《廣濟》療血氣煩悶方 生藕汁飲二升效。竹瀝亦得。

    療產後七日內宿血不散,時時沖心迷悶。

    荷葉(一兩七錢半) 延胡索(二兩) 地黃汁(二合)

    上水二升,煮二味,取八合,下延胡索,分三服,空心。忌肉食一日。

    療產後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悶面青,冷氣欲絕。

    羊血一盞,頓服。若不定,更服立效。

    《經效》療產後氣虛,冷搏于血,血氣結滯,上沖心腹脹滿。

    當歸 桂心 川芎 吳茱萸 橘皮 生姜(各一兩) 芍藥(二兩)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空心服。

    治產後余血奔心。

    用陳白梅捶碎,渴,煎湯飲。

    金黃散 治產後惡血沖心,時發煩躁。

    玄胡索 蒲黃(各半兩) 桂心(二錢半)

    上為細末,烏梅煎湯,冷調下二錢。

    沒藥丸 治產後心胸煩躁,惡血不快。

    沒藥(研) 蠻姜 延胡索 干漆(炒) 當歸 桂心 牛膝 牡丹皮 干姜(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煎曲湯下十丸至十五丸。

    《補遺》治產後余血沖心,煩悶腹痛。

    用蒲黃(不以多少,)隔紙炒,每一錢,東流水煎湯調下。又失笑散亦佳。

    治產後短氣欲絕,心中煩悶,竹葉湯。

    竹葉(切細) 麥門冬 小麥(各一升) 甘草(一兩) 生姜(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切,以水一斗,煮竹葉、小麥至八升,去渣納余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虛悸加人參二兩,少氣力加糯米五合。

    甘竹茹湯 治產後內虛,煩熱短氣方。

    甘竹茹(一升) 人參 茯苓 甘草(各一兩) 黃芩(三兩)

    上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三服,日三。

    人參當歸湯 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令人心煩短氣,自汗頭痛。

    熟地黃 人參(去蘆) 當歸身(去蘆) 肉桂(去粗皮)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白芍藥(炒,二錢半) 血熱甚者,加生地黃二錢。

    水二盅,粳米一合,竹葉十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薤白湯 治產後胸中煩熱逆氣方。

    薤白 半夏 甘草 人參(各一兩) 栝蔞根(二兩) 麥門冬(半升)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渣分五服,日三夜二。熱甚加知母一兩。

    雲岐治產後虛煩不得眠。芍藥梔豉湯。

    芍藥 當歸 梔子(各五錢) 香豉(半合)

    上如梔子豉湯修服。產後傷寒,便同下後變證。(此方雖雲岐法,不若仲景酸棗湯穩當。)

    仲景二物黃芩湯 婦人在草褥,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小柴胡湯見傷寒少陽病。)

    黃芩(一兩) 苦參(二兩) 干地黃(四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婦人產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生竹茹 石膏(各二分) 桂枝 白薇(各一分) 甘草(七分)

    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每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陳﹞尋常治諸虛煩熱者。以竹葉石膏湯、溫膽湯,殊不知產後與尋常不同,如石膏等藥,不宜輕用,用之必死。

    經驗方 治產後煩躁。

    禹余糧一枚,狀如酸餡者,入地埋一半,四面築緊,用炭一秤,發頂火一斤 ,去火,三分耗二為度,用濕沙土罨一宿,方取出,打去外面一層,只用里內,細研水淘,澄五七度,將紙襯干,再研數千遍,用甘草煎湯調二錢匕,一服立效。


如果你對證治準繩•女科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證治準繩•女科》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