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緩(陰)

類別︰子部 作者︰明•李時珍 書名︰瀕湖脈學

    緩脈,去來小快于遲(《脈經》),一息四至(戴氏),如絲在經,不卷其軸,應指和緩,往來甚勻(張太素),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楊玄操),如微風輕柳梢(滑伯仁)。緩脈在卦為坤,在時為四季,在人為脾。陽寸、陰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軟,無有偏勝者,平脈也。若非其時,即為有病。緩而和勻,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為胃氣。故杜光庭雲︰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賢推定五般土。陽土須知不遇陰,陰土遇陰當細數。詳《玉函經》。

    『體狀詩』緩脈阿阿四至通,柳梢裊裊輕風。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中。

    『相類詩』見遲脈。

    『主病詩』緩脈營衰衛有余,或風或濕或脾虛。上為項強下痿痹,分別浮沉大小區。寸緩風邪項背拘,關為風眩胃家虛。神門濡泄或風秘,或者蹣跚足力迂。浮緩為風,沉緩為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澀脾虛,緩弱氣虛。《脈訣》言︰緩主脾熱口臭、反胃、齒痛、夢鬼之病。出自杜撰,與緩無關。


如果你對瀕湖脈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瀕湖脈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