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流鮮讀王氏脈經。而偏熟于脈訣。訣蓋庸下人所撰。其疏謬也奚怪哉。戴同父儒者也。而究心于醫書。刊脈訣之誤。又集古醫經及諸家說為之解。予謂此兒童之謠。俚俗之語。何足以辱通人點竄之筆。況解書為其高深玄奧。不得不借易曉之辭。以明難明之義也。今歌訣淺近。夫人能知之。而反援引高深玄奧者為證。則是以所難明解所易曉。得無類奏九韶三夏之音。以聰折楊皇花之耳乎。同父曰。此歌誠淺近。然醫流僅知習此而已。竊慮因其書之誤。而遂以誤人也。行而見迷途之人。其能已于一呼哉。予察同父之言。蓋仁人之用心。如是而著書。其可也。臨川吳澄序。
愚久見此序。而未見其書。歲乙巳秋。得之于金陵郝安常伯。即借而傳抄之。慨予光陰有限。故不及全而節其要雲。
朱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