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新著脈法心要 伏脈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宮繡 書名︰脈理求真

    伏則匿于筋下,輕取不得,重按澀難,委曲求之,或三部皆伏,一部獨伏,附著于骨而始得。凡沉微細短,皆屬伏類。不似短脈之尺寸短縮而中部顯然,沉脈之三部皆沉而按之即得也。(語出張璐。又瀕湖體狀詩曰︰伏脈推筋著骨尋,指間裁動隱然深,傷寒欲汗陽將解,厥逆臍疼證屬陰。)伏為阻隔閉塞之候。或火閉而伏,寒閉而伏,氣閉而伏。其癥或見痛極疝瘕,閉結氣逆,食滯忿怒,厥逆水氣。仍須詳其所因,分其為寒為火,是氣是痰,是新是舊,而甄別之。蓋有火者升火為先,有寒者疏寒為急,有氣者調氣為順,有痰者開痰為妥。新則止屬暴閉,可以疏通;久則恐其延綿,防其漸脫。豈可一見脈伏。而即妄用疏導乎。(時珍曰︰傷寒一手脈伏曰單伏,兩手脈伏曰雙伏,不可以陽癥見陰為診。乃火邪內郁,不得發越,陽極似陰,故脈伏,必有大汗乃解。正如久旱將雨,六合陰晦,雨後庶物皆甦之義。又有夾陰傷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復感寒,陰盛陽衰,四脈厥逆,六脈沉伏,須投姜附及灸關元,脈乃復出也。若太溪沖陽皆無脈者死。)


如果你對脈理求真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脈理求真》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