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醫師賈某序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黃琳述 書名︰脈確

    醫之為道。難言矣。必審診以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表里。有余。不足。順逆。之法。復參其人之動靜。與其息之相應。然後從而治之。非洞明應世群書之得失。不足與于斯。黃帝內經。雖疑先秦之士。根據仿而托之。其言深。其旨邃。以弘其考辨。信而有征。是當為醫家之宗。下此則秦越人和緩。無書可傳。越人所著八十一難經。則皆舉內經之要。而推言者也。又下此。則淳于意華佗之熊經鴟顧。固亦導引家之一術。至于刳腹背。湔腸胃。而去疾。則涉于神怪矣。意之醫狀。司馬遷備志之。其所謂回風杳風者。今人絕不知為何證。況復求于治療之深旨乎。又下。則張機。機之金匱玉函經。及傷寒諸論。誠千古不刊之典。第詳于六氣所傷。而于情欲食飲。罷勞之所致者。略而弗議。兼之文本錯簡。亦未易以序次求之也。又下此。則王叔和。叔和纂歧伯華佗等書。為脈經。敘陰陽內外。辨三部九候。分人寧氣和。條陳十二經絡。洎夫三焦五髒六腑之病。最為著明。惜乎為妄男子。括以膚陋之脈歌。遂使其本書。不盛布于世也。又下此。則巢元方。其病源候論。似不為無見。但言風寒二濕。而不著濕熱之文。乃其失也。又下此則王 。推五運六氣之變。撰為天元王策。周詳切密。亦人所難。苟泥之。則屬滯而不通矣。又下此。則王燾孫思邈。思邈以絕人之識。操慈仁惻濃之心。其列千金方翼。及工害人之禍。至為憤切。後人稍闖其藩垣。亦足以其術鳴。但不知傷寒之數。或弗能無遺憾也。燻雖暗劣。外台秘要。所言方證符禁灼灸之詳。頗有所祖述。然謂針能殺生人。而不能起死人者。則一偏之見也。又下此。則錢乙龐安時許叔微。叔微在準繩尺寸之中。而無所發明。安時雖能出奇應變。而終未離于範圍。二人皆得張機之粗者也。惟乙深造機之閫奧。而擷其精華。建為五髒之方。各隨所宜。肝有相火。則有瀉而無補。腎為真水。則有補而無瀉。皆啟內經之秘。世概以嬰孺醫目之。何知乙之淺哉。其遺書散之出于閻孝忠所集者。多孝忠之意。初非乙之本真也。又下此。則工谷張元素。河間劉完素。睢水張從正。元素之與完素。雖設為奇夢異人。以神其授受。實聞乙之風而起者。若從正則又宗完素者也。元素以古方新病。決不能相值。治疾一切不以方。故其書亦不傳。其存于今者。皆後來之所傅會。其學則東垣李杲深得之。杲推明內外二傷。而多注意于補脾土之說。蓋以土為一身之主。土平則諸髒平矣。從正以吐汗下三法。風寒暑濕火燥六門。為醫之關鍵。其治多攻。其劑多峻厲。不善學人殺人。光素論風火之病。以內經病機氣宜十九條。著為元病式。簡奧粹微。有非大觀局諸醫。所可仿佛。究其設施。則亦不越補攻二者之間也。嗟乎。自有內經以來。醫書之藏有司者。凡一百七十九家。二百九部。二千二百五十九卷。他未遑深論。即今所論者言之。世之醫師。果能盡心于斯否乎。脫或未盡心于斯。則夫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之屬。焉能察而行之。不至以人命為戲也。幾希矣。雖然亦有要焉。逆與順之謂也。曰升降。曰浮沉。吾則順之。曰溫涼。曰寒熱。吾則逆之。果能此道矣。則去夫先醫之所治。雖不中。不遠矣。烏傷。賈思誠。濂外弟也。嘗同濂。師事城南聞先生。學治經。久之復受醫說于彥修宋先生。治疾有奇驗。薦紳間多為賦詩。而屬濂以序。濂為直疏歷世群書之得失。而最思誠以學人如此。


如果你對脈確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脈確》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