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風門 傷風

類別︰子部 作者︰明•吳正倫 書名︰脈癥治方

    【脈】

    人迎與右寸浮大而緩。兩關尺。浮緩而澀。脈訣雲。傷風之脈。陽浮而緩。陰濡而弱。

    【癥】。惡風。又雲。傷風則惡風。理必然也。蓋風喜傷衛。衛者陽氣也。風邪客之。則腠理反疏。不能衛護。故自汗而惡風也。外癥。頭疼。肢熱。咳嗽。鼻塞聲重。或流清涕。或鼻塞不聞香臭者。是也。

    【治】

    大抵傷風屬肺者多。治法必以解表、清熱、降氣、行痰為主。先用解表清熱。姜蔥紫甦葉黃芩葛根之類。次用消痰止嗽。杏仁貝母款冬花前胡之類。若汗出。HT 寒。而加頭項強痛者。桂枝葛根湯主之。若無汗。煩躁不解。無表癥者。雙解散主之。

    【方】

    芎芷葛甦散 春夏傷風宜服。

    川芎 白芷 干葛 甦葉 陳皮 半夏(各一錢) 桔梗 前胡 淡豆豉(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用水一鐘半。生姜三片。蔥白三根。煎至八分。食後熱服。微汗即解。

    身熱不退。加柴胡(一錢)、黃芩(八分)。

    頭疼甚。加石膏(一錢)、細辛(五分)、升麻(三分)。

    巔頂痛。加羌活、 本(各八分)。

    眉稜痛。加防風、蔓荊子(各七分)。

    肩背痛。因風邪者。加防風、羌活、當歸(各一錢)。

    胸脅不利。加枳殼、香附(各八分)。

    咳嗽生痰。加桑白皮、杏仁、知母、貝母、款冬花、金沸草(各八分)。

    喘急氣壅。加麻黃、石膏(各二錢五分)、杏仁、枳殼(各八分)。

    鼻塞。或流清涕。加菊花、辛夷、甦梗(各八分)、細辛(五分)。

    又方 參甦散 秋冬秋冬傷風宜服。

    人參 甦藥 桔梗 葛根 前胡 淡豆豉 陳皮 半夏 茯苓 枳殼 甘草(減半) 金沸草加黃芩(各等分) 桂枝(五分) 杏仁(七分)

    上用姜三片。蔥白三根。棗一枚。水一鐘半。煎八分。食後熱服。微汗即解。

    咳嗽。加五味子(五分)、款冬花、貝母(各八分)、天門冬、栝蔞仁(各一錢)。

    久嗽肺火。加桑白皮、杏仁、黃芩、石膏、麥門冬、五味子(各等分)。

    喘急氣壅。加甦子、麻黃、杏仁、石膏(各一錢)。

    頭疼。加川芎(一錢)、細辛(五分)。發熱。加柴胡(一錢)、黃芩(八分)

    潮熱惡寒。加麻黃(一錢)、桂枝(七分)。

    嘔吐。加藿香(八分)、砂仁(七粒)、寒月再加干姜(五分)、丁香(三分)。

    胸膈痞悶。加枳實、白術、香附(各八分)。

    肩背痛。加羌活、當歸、烏藥(各八分)。

    汗出HT 寒。加桂枝、葛根(各八分)。

    無汗。煩躁不解。加麻黃(一錢五分)、杏仁(八分)、姜三片、蔥三根。

    挾食者。加白術、陳皮、枳實、山楂、麥芽(各八分)。

    四肢疼痛。加防風、羌活、蒼術(各八分)。

    房勞傷風。加當歸、白術(各一錢)。

    痰多。嗽不止。加貝母、南星、栝蔞仁、杏仁(各八分)。


如果你對脈癥治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脈癥治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