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大小腑門 腸風髒毒

類別︰子部 作者︰明•戴思恭 書名︰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附痔漏腸癰)

    血清而色鮮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膿毒。或在糞前。或在糞後。並宜米飲湯調枳殼散。下酒煮黃連丸。或枳殼散。或烏梅丸。此乃因登圊糞中有血。卻與瀉血不同。或用小烏沉湯和黑神散。米飲調下。糞前後有血皆可用。色瘀尤甚捷。

    髒毒者。蘊積毒氣。久而始見。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此三因方五痔髒毒腸風辨之甚詳。髒毒腸風之血。出于腸髒間。五痔之血。出于糞門蝕孔處。治各不同。無擇翁烏連湯治脈痔外無形。而所下血一線如箭。或點滴下不能已。此由脈竅中來也。其方已錄千里鏡血色清鮮者。以瓦松燒灰研細。米飲調服。宜減桂五苓飲。加茅花半錢。吞荊梅花丸。仍以側柏葉同姜爛搗。冷水解下。侵些米飲佳。如血色淡濁者。胃風湯。吞蒜連丸。或烏荊丸。或棕灰散。仍以米飲調香附末。或三灰散。

    或久而不已。面色痿黃。漸成虛憊。下元衰弱者。宜黃 四君子湯。下斷紅丸。或十全大補湯或黃 飲。諸般腸風髒毒。並宜生銀杏四十九個。去殼膜爛研。入百藥煎末。丸如彈子大每兩三丸空心細嚼米飲下。痔漏證狀頗多。自屬外科。不復繁引。既血自內出。不可全仗外敷。宜只HT 散。吞釣腸丸。痔正發而血多者。亦宜自里托之。宜千金內補散。減桂之半。加鱉頭血尤妙。

    腸癰即腸中生癰也。腹中 痛。其始發熱惡寒。證狀難辨。因下膿血。乃覺。或小腹痛滿。或小便澀滯。或膿從臍出。宜千金內補散。太乙膏。


如果你對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