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喘

類別︰子部 作者︰宋•史堪 書名︰史載之方

    世人論凡喘者、皆以為肺,然有服肺藥而不愈者,遂以肺不受藥為難治,何以言之繆也,又或以肺熱而喘,誤投涼藥,此又近似之言,止可以知肺喘,而未足以明五髒之喘,且以經言之,所言諸痿喘嘔,皆屬于上,未嘗以喘屬于肺,至于言五髒之多寡,六氣之勝復,則喘之所生,可指其狀而明,藥之所投,亦可以隨其證而效。

    今人有病,胸中煩熱,嗌干,右 滿,咳喘唾血,肺 ,腹大膨膨而喘者,此火之刑金,肺傷而喘也,宜用此方。

    麥門冬(去心,半兩) 桔梗 麻黃(去節) 紫菀

    草(炙)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人有病,左脅痛,寒清于中,咳而喘,此為肺之清氣所成,宜用此藥,六脈毛而微,腎脈伏而小,比之火之盛刑金,則異矣,蓋火盛刑金而喘,則六脈純得火脈,疾大而有力,若寸口偏大而關脈帶芤,即須唾血。

    人有病,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胸中滿,食不消化,食減,體重,六脈沉重而濁,渾渾革至,如物制之,此為腎寒大過,宜暖其腎。

    續斷 牛膝 細辛 五味子

    (各半兩) 木香(三銖)

    上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鹽米湯五七十丸,以神和散並進。

    人有病,肝髒風壅,積涎所聚伏膈間,口干而膠,食即惡心,全惡肉味,心躁不安,夜臥不得開,咽喉隔塞,如物抵築,多喘,診其脈,六脈皆大而沉伏。重手取之,隱隱然骨間乃得再再尋,來疾去遲,宜用治涎藥。

    荊芥穗 天南星 防風 羌活 白僵蠶 連翹 獨活 麻黃 干荷葉 干蠍 天麻(炮) 半夏

    上等分,修治為細末,每服三錢,入半夏末一兩豆許,水一盞,生姜三片,煎七分,和滓,飯後服。

    有人得此涎候,卻緣久病而虛,又誤服熱藥,或元氣本虛,六脈大而無骨力,卻浮洪而數,重手按之,則浮指而虛,有表無里,卻不宜用前方,此病難治,當用此方。

    人參(半兩) 天南星(炮) 防風 獨活

    夏

    上除半夏一味自為末,余為細末,非時,水一盞,姜三片,煎至七分,又宜時時以補藥助其元氣,而徐以此壞涎藥撓之。

    人有病,久患咳嗽,虛萎氣乏,胸中氣微,不能報息,六脈虛微而數,此之一候,並帶勞疾證,即為難治,若脈止虛微不浮而數寸尺調勻,即藥到便安,若浮數而虛,亦勞也,若浮大疾數而虛,輕手取之,全無骨力,重手按之,全不應指,此不治之證,肺萎,當用此方人參(半兩) 五味子 茯苓(各半兩) 鱉甲(酥炙)

    草枇杷葉(去毛,各一分) 黃 紫菀(各十銖) 半夏 阿膠(炙透,各四銖)

    上為粗散,生姜三片,每服入半夏一兩豆許,飯前服,或非時服之,又宜服補腎氣藥,以歸其元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如果你對史載之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史載之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