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診唇望法提綱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宏 書名︰望診遵經

    既視其口。當察其唇。唇也者。齒之垣也。脾之官也。肌肉之本也。經曰。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其充在肌。其華在唇。故視唇之好惡。可知脾之吉凶。何則。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此形容之常也。左病者應在左。右病者應在右。上應乎上。下應乎下。而凡形容之變。氣色之殊。皆可以是推之。此部位之分也。按部位而視形容。則唇腫者。病氣實。唇痿者。形氣虛。唇短縮者。脾傷。唇不收者。脾病。唇爛者。陽明之證。唇反者。太陰之終。唇焦干者。病在肉。唇枯槁者。病在脾。唇瘡者。邪從外解。唇裂者。毒從內發。唇內生瘡者。腹中有蟲。唇上碎裂者。胃經有熱。唇口僻者。風中陽明之筋。唇口撮者。風入陽明之脈。諸太過者。病在外。諸不及者。病在內。此皆形容之變也。視形容而觀氣色。則唇赤者。常色也。深赤者。為太過。淡紅者。為不及。淡白而黑者。寒甚。深赤而黯者。熱深。青而深者。主痛。青而淡者。為寒。唇白者。脾虧。唇黃者。脾病。諸色淺者。正氣虛。諸色深者。邪氣實。明潤而有血色者生。枯暗而無血色者死。此皆氣色之殊也。夫分形容氣色而言之。所以識其常。合形容氣色而觀之。所以通其變。然究其常變。而原其始終。體用雖殊。莫不以神為本。夫神也者。明潤精爽。而有血色者也。得則生。失則死。易傳雲。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其死生之謂乎。


如果你對望診遵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望診遵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