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聞上曰齒。下曰牙。兩旁曰牙。當中曰齒。然齒者。總謂口中之骨。主 嚙者也。家語曰。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 。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 。蓋齒者。骨之所終也。經言丈夫八歲齒更。三八真牙生。七八齒槁。女子七歲齒更。三七真牙生。七七齒槁。夫齒之為言。始也。年也。腎之標。骨之余也。少長別乎此。盛衰見乎此也。以形言。則齒食多長也。食少者幼也。以色言。則齒色黃者長也。色白者幼也。是皆長幼之常。非疾病之變也。及其病而察其變。則又有提綱焉。一曰形容之變。二曰氣色之變。察其滋潤干燥。可知病之寒熱。察其枯槁明亮。可決病之死生。形容之變者。切牙為邪入于胃。 齒為風入其經。下齒齲者手陽明。上齒齲者足太陽。長而枯者。骨先絕。脫而落者。癥多凶。氣色之變者。齒忽黃。為腎虛。齒忽黑。為腎熱。滋潤者。津液猶充。干燥者。津液已耗。形色枯槁者。精氣將竭。形色明亮者。精氣未衰。析而言之。互而觀之。合五官。參四診。而吉凶之辨。虛實之分。了然如指掌矣。若夫牙齦形色。當以腫起為實。陷下為虛。深赤為太過。淡紅為不及。可與診唇之法。比例而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