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辨病源第一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葆善 書名︰白喉條辨

    陽明燥令司天之年。或秋冬之交。天久不雨。燥氣盛行。邪客于肺。伏而化火。至初春雨水驟至。春寒外加。(夏至後發者更重)少陽相火。不能遂其條達之機。遂挾少陰君火。循經絡而上與所伏之燥火。互相沖激。猝乘咽喉清竅而出。或發白塊。或白點。名曰白喉。互相傳染。大人易治。小兒難治。

    時疫喉癥。不外外感六淫為病。六淫者即經所謂風寒燥濕暑火六氣是也。歷考古人喉科方論。言風火者固多。言寒濕者亦頗不乏。獨未有專言燥氣為病者。蓋內經脫秋傷于燥一條。後人遂有燥氣不為病之說。至沈自南喻嘉言始各有所得。各出方論。沈氏以化氣為濕為主。故立方偏于苦辛微溫。喻氏以復氣為火為主。故立方偏于辛涼甘寒。賴吳鞠通氏有燥氣為病。輕則為燥。重則為寒。化氣為濕。復氣為火數語。而燥氣發病之理始著。後之治燥氣者。亦有門逕可入。(欲治白喉者非先讀沈喻吳三先生之書恐終無從下手)此癥之發。必于燥氣盛行之年。且見癥經脈傳變治法。無一不與燥火二字吻合。故知病屬燥氣無疑。(詳觀後辨自明)唯間多挾少陽相火少陰君火而發。不得不兼治耳。鄭氏梅澗雖言此癥或遇燥氣流行而發。而支離龐雜。尚非真能探及源頭者。至張氏漫言火熱。(喉癥屬火熱者比比皆是)耐修氏言肺之灼。由于胃之熱。胃之熱。實由于腸之寒。模糊影響。

    全無確見。更不足辨矣。大人小兒治法本同。何分難易。實以小兒在五六齡以內者。未識人事。看驗服藥。處處不能如法。故治之較難也。


如果你對白喉條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白喉條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