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真癥假癥辨 計十五門 傷寒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士鐸 書名︰辨證玉函

    傷寒有真假也。陽癥假作陰癥,陰癥假作陽癥,辨之不清,下喉即死,可不慎歟?夫純陰之癥自然易明,純陽之癥自然可識,惟是真見假而假見真,人患此病已在半死半生之際,天道以觀人心之善不善也。有一念之善,危變為安,無一念之悛,生且入死。無奈世人不知,猶怪生病之拙可嘆也,雖然病之成于似陽似陰者,天道之奇而必辨其似陰似陽者。醫道之法豈可以天心之警戒,為醫者免謗之資乎?寧知真假嘆病之難醫?不可昧于假真,听病之莫救也。吾故談各門之外,又將傷寒陰癥似陽,陽癥似陰之真假而重為辨之也。陽癥見假陰之象,必有身熱、手足寒而厥逆之狀,口必干燥,而脈反細微。此等之癥。當從癥而不可從脈,觀其舌之黃白紅赤之若何?真熱之癥舌必如刺,非黃即赤,非黑即灰,以此辨之萬無一失。急以大承氣下之,或以大柴胡湯和之,二湯之中又必按人之腹,痛甚者用之,必無差失之誤也。陰癥似真熱之癥,身亦有時而發熱,腹亦有時而作痛,手足亦時而作逆,而口渴喉腫,往往有之,與之涼藥而作吐,與之熱藥而亦吐,此陰盛隔陽,上假熱而下真寒也。方用白通湯加人參、附子煎,冷與服一劑,而病如失,然亦須驗舌,舌必白苔而滑,斷不干燥,斷不芒刺,此又可辨而明者也。將此等之癥了然胸中,又何致動手殺人。吾傳道至此,實一段悲憫憐惜之心也,以吾傳而告之天下,自無再誤之理。願遠公廣傳刊布,以慰我碧落之懷也。


如果你對辨證玉函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辨證玉函》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