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防己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元御 書名︰長沙藥解

    【本經】味辛平。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癰,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離。生川谷。

    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瀉經絡之濕邪,逐髒腑之水氣。

    《金匱》防己黃 湯,防己一兩,黃 一兩,甘草五錢,白術七錢五分,生姜四兩,大棗三枚。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以下如冰,上下繞被,溫令微汗,差。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以汗出當風,開其皮毛,汗液郁遏,不得外泄,浸淫經絡,是謂風濕。病在經絡,是以脈浮。濕性沉著,是以身重。風性疏泄,是以汗出惡風。術、甘燥土而補中,黃 益衛以發表,防己瀉腠理之濕邪也。

    防己茯苓湯,防己三兩,茯苓六兩,黃 三兩,桂枝三兩,甘草二兩。治皮水為病,四肢腫者。水在皮膚,是謂皮水。四肢秉氣于脾胃,緣土旺于四季也,水邪侮土,不能行氣于四肢,故四肢做腫,聶聶動搖。甘草補土,黃 、桂枝,宣營衛之郁,防己、茯苓,瀉皮膚之水也。

    己椒藶黃丸,防己一兩,椒目一兩,葶藶一兩,大黃一兩。蜜丸,如梧子大,食前服一丸,日三服。治腸間有水氣,腹滿,口舌干燥者。水在腸間,阻遏中氣,升降不行,是以腹滿。防己、椒目,瀉濕而行水,葶藶、大黃,浚流而決壅也。

    木防己湯,木防己三兩,石膏如雞子大,人參四兩,桂枝二兩。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脈沉緊者。以土濕胃逆,不能行水,故飲停于胸膈。胃逆而阻膽經之降路,故心下痞堅。胃逆而阻肺氣之降路,故胸中喘滿。人參、桂枝,補中而疏木,防己、石膏,瀉水而清金也。

    漢防己瀉經絡之濕淫,木防己瀉髒腑之水邪。凡痰飲內停,濕邪外郁,皮膚黑黃,膀胱熱澀,手足攣急,關節腫痛之證,悉宜防己。


如果你對長沙藥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長沙藥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