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吞酸三十三(附噯氣)

類別︰子部 作者︰元 • 朱震亨 書名︰丹溪心法

    吞酸者,濕熱郁積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間,必用 食菜蔬自養。宜用炒吳茱萸,順其性而蒼術、茯苓為輔佐。冬月倍茱萸,夏月倍黃連,湯浸炊餅,丸如小丸吞之。仍教以 食蔬菜自養,即安。

    戴雲︰濕熱在胃口上,飲食入胃,被濕熱郁遏,其食不得傳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濕熱則易為酸也。

    【入方】

    茱萸(一兩,去枝梗,煮少時,浸半日,曬干) 陳皮(一兩) 蒼術(米泔浸,一兩) 黃連(二兩陳壁土炒,去土秤) 黃芩(一兩,如上土炒)

    或加桔梗一兩,茯苓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時時津液,食後服。

    【附錄】吞酸,與吐酸不同,吐酸《素問》以為熱,東垣又為寒,何也?吐酸是吐出酸。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郁積而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其有郁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間,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風寒則內熱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溫暖,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丸,津液得行,亦可暫解,非寒而何?《素問》言熱,言其本也;東垣言寒,言其末也。

    【附方】

    曲術丸 治中脕宿食留飲,酸,蜇心痛,或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兩) 蒼術(泔浸炒,一兩半) 陳皮(一兩)

    上為末,生姜汁煮神曲糊為丸。每七十丸,姜湯下。

    加味平胃散 治吞酸或宿食不化。

    生料平胃散加神曲、麥芽炒,各半錢,術、樸不制。上生姜三片,水煎五錢服。

    噯氣 胃中有火有痰。

    【入方】

    南星 半夏 軟石膏 香附

    一本有炒梔子

    上作丸,或作湯服之。蓋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軟石膏丸亦不可服,本方痰條下雲︰噫氣吞酸,此系食郁有熱,火氣沖上,黃芩為君,南星、半夏、陳皮為佐,熱多加青黛。


如果你對丹溪心法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丹溪心法》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