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須用升提之藥,提起其濕,隨氣血用藥,有腳氣沖心者,宜四物湯加炒黃柏,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敷上,以艾炙,泄引熱下。
入方
防己飲
白術 木通 防己 檳榔 川芎 甘草梢 犀角 蒼術(鹽炒) 黃柏(酒炒) 生地黃(
大便實,加桃仁;小便澀,加杜牛膝;有熱,加黃芩、黃連;大熱及時令熱,加石膏;有痰,加竹瀝、姜汁。如常腫者,專主乎濕熱,先生別有方。
又方 治濕熱食積痰流注。
蒼術 黃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檳榔
血虛,加牛膝、龜板。
上為末,酒糊丸服。肥人,加痰藥。
健步丸
生地黃(半兩)歸尾 芍藥 陳皮 蒼術(各一兩) 吳茱萸 條芩(各半兩) 牛膝(一兩) 桂枝(二錢) 大腹子
上為末,蒸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煎白術、木通湯下。
又方 一婦人足脛腫。
紅花 牛膝(俱酒洗) 生地黃 黃柏 蒼術 南星 草龍膽 川芎有筋動于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結了,乃因奉養濃,遇風寒,宜四物湯加酒芩、紅花、蒼術、南星、生姜煎服。
濕痰腳氣,大便滑泄。
蒼術(二兩) 防風(一兩) 檳榔(六錢) 香附(八錢) 川芎(六錢) 條芩(四錢) 滑石(一兩,二錢) 甘
上為末,或丸或散,皆可服。
腳軟筋痛
牛膝(二兩) 白芍(一兩半) 龜板(酒炙) 黃柏(酒炒,一兩) 知母(炒) 甘草(半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
應痛丸 治腳氣痛不可忍,此藥為劫劑。
赤芍藥(半兩,煨,去皮) 草烏(半兩,煨,去皮尖)
上為末,酒糊丸。空心服十丸,白湯下。
又方 治腳氣腫痛。
芥子 白芷(等分)
上為末,姜汁和敷貼。或用仙術、羌活、獨活、白芷、細辛為末,入帛內作襪用。
又方 炸洗腳氣。
威靈仙 防風 荊芥 地骨皮 當歸 升麻 蒴
上煎湯炸洗。
【附錄】腳氣,有濕熱,有食積流注,有風濕,有寒濕。勝濕以仙術、白術、防己、川芎為主,或六物附子湯,或當歸拈痛湯。腳氣氣郁甚者,舟車丸、除濕丹;有飲者,東垣開結導飲丸。腳氣解表,用麻黃左經湯等藥,隨經選用。有兼痰氣寒濕者,五積散加木瓜。若雙解,以大黃左經湯、東垣羌活導滯湯;若理血,以八味丸,或四物加羌活、天麻,又或四物加黃柏、南星,或健步丸;若疏風養血,用獨活寄生湯最效。
【附方】
六物附子湯
附子 桂 防己(各四錢) 甘草(炙,二錢) 白術 茯苓(各三錢)
上 咀。每服半兩,入姜煎。
當歸拈痛湯
羌活(半兩) 人參 苦參(酒制) 升麻 葛根 蒼術(各二錢) 炙甘草 黃芩(酒制) 茵陳(酒炒,各半兩) 防風 歸身 知母(酒炒) 澤瀉 豬苓 白術(一錢半)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睡再服。
舟車丸 見水氣類。
除濕丹
檳榔 甘遂 威靈仙 赤芍 澤瀉 葶藶(各二兩) 乳香 沒藥(各一兩) 牽牛(半兩) 大戟(炒,三兩) 陳皮(四兩)
上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溫水下。
東垣開結導飲丸
白術 陳皮 澤瀉 茯苓 神曲(炒) 麥 曲 半夏(各半兩) 枳實(炒) 巴豆霜(各一錢半) 青皮 干生姜(各半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如梧子大。每四五十丸,或七十丸,溫水下。
麻黃左經湯
麻黃 干葛 細辛 白術 茯苓 防己 桂 羌活 甘草 防風上 咀。每半兩,入姜棗煎服。
五積散
白芷(一兩半) 陳皮(三兩) 濃樸(姜制,二兩) 桔梗(六兩) 枳殼(三兩) 川芎 甘草(炙) 茯苓(各一兩半) 桂 芍藥 半夏(泡,各兩半) 當歸(一兩半) 麻黃(三兩,去節) 干姜(三兩) 蒼術(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睫,煎至七分,熱服。冒寒用煨姜,挾氣加茱萸,婦人調經催產入艾醋。
大黃左經湯
細辛 茯苓 羌活 大黃(煨) 甘草(炙) 前胡 枳殼 濃樸(制) 黃芩 杏仁(等分)
上 咀。每服半兩,入姜棗煎。
東垣羌活導滯湯
羌活 獨活(各半兩) 防己 當歸(各二錢) 大黃(酒浸,煨,一兩) 枳實(炒,二錢)
上 咀。每服五錢或七錢,水煎服。
八味丸 見諸虛類。
獨活寄生湯 見腰痛類。
足跟痛,有痰,有血熱。血熱,四物加黃柏、知母、牛膝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