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傷寒(第三)

類別︰子部 作者︰元•朱震亨 書名︰丹溪治法心要

    主乎溫散,有卒中天地之寒氣,口傷生冷之物,外感無內傷用仲景法。若挾內傷,補中益氣湯加發散之藥,必先用參 托住正氣。中寒胃氣大虛,法當溫散理中湯,甚者加附子。中寒倉卒受感,其病即發而暴。蓋中寒之人,乘其腠理疏豁,一身受邪,難分經絡,無熱可散,溫補自解。此胃氣之大虛,若不急治,去死甚近。 戴雲︰此謂身受肅殺之氣,口食冰水、瓜果冷物病者,必脈沉細,手足冷,息微身倦,雖熱亦不渴,倦言語,或遇熱病誤用此法,輕者至重,重者至死。凡脈數者,或飲水者,煩躁動搖者,皆是熱病。寒熱二證,若水火也,不可得而同治,誤則殺人,學人慎之?或曰︰既受邪即有余之病,何謂補?內經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傷者極多,外感間或有之,有感冒等輕癥,不可便認為傷寒妄治。傷寒為病,必須身犯寒氣,口食寒物者,是必從補中益氣湯出入加減,加發散藥。傷寒挾內傷者(已見《醫要》),凡外感不問如何,先必參 托其正氣,然後用發散之藥。有感冒等證,輕疾不可便認為傷寒妄治。西北二方,極寒肅殺之地,故外傷甚多;東南二方,溫和之地,外傷極少,所謂千百而一二者也。雜病有六經所見之病,故世俗混而難別。凡證與傷寒相類極多,皆雜證也,其詳出《內經•熱論》自長沙以下諸家推明,甚至千載之下,能得其粹者,東垣之言也。其曰內傷極多,外傷者間或有之,此發前人所未發,欲辨內外所傷之脈,東垣詳矣。後人徇俗不見真切雷同,指為外傷極謬。其或可者,蓋亦因其不放肆,而多用和解,或和平之藥散之耳。若粗率者即殺人,切戒!


如果你對丹溪治法心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丹溪治法心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