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疸(第二十八)

類別︰子部 作者︰元•朱震亨 書名︰丹溪治法心要

    不必分五種,同是濕熱,如 面相似。渴者,難治;不渴者,易治。脈浮宜吐,脈沉宜下。輕者小溫中丸,重者大溫中丸,脾虛者以白術等藥作湯使。脾胃不和,黃膽,倦怠,少食,胃苓湯。小便赤加滑石。濕熱黃膽小便赤澀,茵陳五苓散。濕寒黃膽,脾胃不和,不食,脈沉細,小便清利者,理中湯。甚者加附子,所謂陰黃膽也。脾濕積黃心腹疼痛,胃苓湯。濕熱因倒胃氣,服藥而大便下利者,參、術等加茵陳、山梔、甘草。熱多,溫中丸加黃連。濕多,茵陳五苓散加食積藥。面色黃,肢體倦,小便清,謂之木勝于中,土走于外故也,黃 建中湯。用茵陳之藥過劑,乃成陰證,身目俱黃,皮膚冷,心下疼,眼澀不開,自利,茵陳附子干姜湯。谷疸為病,寒熱不能食,食則頭眩,心胸不安,久則發黃,用茵陳、梔子、大黃亦治傷寒發黃。氣實人,心痛,發黃,撫芎散吐之。疸發寒熱、嘔吐、渴欲飲冷、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全不思食,夜間不臥,茯苓滲濕湯。以茵陳四苓散內加芩、連、梔子、防己、蒼術、青皮、陳皮,一方加枳實,用長流水煎服。黃膽方︰黃連(炒) 黃芩(炒) 山梔(炒) 豬苓 澤瀉 蒼術 茵陳 青皮 龍膽草(各一錢) 勞食疸加三稜、蓬術(各一錢),砂仁、陳皮、神曲(各五分)。茵陳附子干姜湯︰附子(炮) 干姜(炮) 茵陳 白茯苓草豆蔻 枳實 半夏 澤瀉 白術 陳皮 上姜煎涼服。小溫中丸治黃膽與食積︰蒼術(炒) 神曲(炒)針砂(醋 ) 半夏(各二兩) 川芎 梔子(各一兩) 香附(四兩) 春加川芎,夏加苦參或黃連,冬加茱萸或干姜,上末醋糊丸。大溫中丸即暖中丸,治食積黃膽腫,又可借為制肝燥脾之用︰陳皮 蒼術(米泔浸炒) 濃樸(姜制) 三稜(醋炒) 蓬術(醋炒) 青皮(各五兩) 甘草(二兩) 香附(一斤醋炒) 針砂(十兩醋 ) 上為末醋糊丸,空心姜湯下,午飯、晚飯前酒下。脾虛者,以白術、人參、芍藥、陳皮、甘草等藥作湯使,忌大肉果菜。

    又方小溫中丸,治脾胃停濕,水谷不分,面色痿黃︰針砂(八兩醋炒) 香附 神曲(八兩炒) 白術(五兩炒) 半夏(五兩洗) 甘草(二兩) 陳皮(五兩和白) 黃連(二兩) 苦參(三兩) 上為末,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白術、陳皮湯下,冬去黃連加濃樸。


如果你對丹溪治法心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丹溪治法心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