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大便秘結(第七十二)

類別︰子部 作者︰元•朱震亨 書名︰丹溪治法心要

    有虛、有風、有濕、有火、有津液不足、有寒、有氣結。有此者,多面黃可候,切不可一例用硝黃等藥;巴豆、牽牛亦不宜例用,當審大法,陽方主潤燥,陰方主開結。用郁李仁、桃仁、羌活、大黃、當歸、麻子仁,上為末,或少加木香、檳榔亦可。大腸燥結不通,潤腸湯,一名當歸潤腸湯。幽門不通,上沖吸門噎塞,大便燥秘,通幽湯。又有脾胃中伏火,便秘干燥,不思飲食,及風結、血結,皆令閉塞也,以潤燥、和血、疏風自通,治以潤腸丸。濕熱為病,大便燥結,神芎丸。大便秘,不通燥結,活血潤燥主之。有熱者,大承氣湯。

    胃中停滯寒冷之物,大便不通,心腹作痛者,備急丸;食傷太陰,氣滯不運為病者,木香檳榔丸。大腸虛秘而熱,白芍藥(一兩半)陳皮 生地 當歸身(以上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末之,粥丸,白湯下。

    論中有治腹脹而不通者,用杏仁、蔥白、鹽,于臍上摩之;又有皂莢、白梅肉蜜丸納之,或用其汁入蜜熬為丸,或用汁和糯米炒,燥存性,以糖為丸,或止用蜜烏梅肉,皆可納肛門中,皆開風熱結燥之藥故也。


如果你對丹溪治法心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丹溪治法心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