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背發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士鐸 書名︰洞天奧旨

    諸癰瘍發于背者,無非危癥,不可謂背屬陽,信是陽癥而輕視之也,然背之穴道甚多,苟不分言之,則經絡舛錯,未必能直中病情也。如生于大椎、陶道、身柱之穴,是發于脊之上也;生于神道、靈台、至陽之穴者,是發于脊之正中也;生于脊中之穴者,是發于脊之中下也,皆屬督脈之經絡。生于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之穴者,是發于背中之兩旁也;生于膈關、陽綱、胞肓、秩邊之穴者,乃發于背後之兩旁也,皆屬足太膀胱之經絡。夫既是膀胱之經絡,似與督脈無甚相干。然而背脊乃河車之正路,正路之氣不通,則邊旁歧路盡行秘塞,勢必至水火無既濟之歡,髒腑有各顧之苦,則周身前後筋脈拘急,其害有不可勝言者。故治太陽之經,必須兼治督脈,以督脈之氣可順而不可逆也。凡氣皆自上而下行,惟任督之氣自下而上。自下而上者為順,自上而下者為逆矣。且督脈,陽脈之海也。足太陽之經,原為督脈之所統領,通足太陽之氣,正通督脈之氣也。然而,督脈氣通,而足太陽之氣亦通矣,故治之必須兼也。以上諸瘍有頭向上者,有頭向下者,有上下各有頭而開發者,或如蓮子,或如蜂窠。蓮子言其頭少,不過一二十也,蜂窠言其頭多,不止五六十也。此等癰瘍,陽癥少而陰癥多,總貴擁護心君,不可使火毒內攻。無奈背近于心,最易腐肉穿膜,及至穿膜,百不救一。必須于五日之前急早治之,以大劑酣飲,庶可奪命于垂危,返魂于將死也。凡瘡頭開展,止遏不住,不論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亟宜用收毒等藥,敷而圍之,自不沖突也。如此救療,胃氣大開,斷不至死。

    急消湯 岐天師傳。治背心之間先發細瘰,後漸漸紅腫,高突大痛。

    忍冬藤二兩 茜草三錢 紫花地丁一兩 貝母三錢 甘菊花三錢 黃柏一錢 天花粉三錢 桔梗三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全消。

    神散陽癰湯 伯高太師傳。治背疽陽癰初起。

    天花粉五錢 生甘草五錢 茯苓五錢 車前子五錢 管仲五錢 羌活二錢 黃芩三錢 紫苑三錢 生地一兩 柴胡一錢 水煎服,一劑即消大半,二劑全消。若已潰後,不可用矣。

    變陽湯 岐天師傳。治背心初發小泡,癢甚,已而背重如山,隱隱發紅暈,如盤之大,譫語胡言,斷陰疽陰癰也,以此方救之。

    人參二兩 黃 二兩 金銀花半斤 附子一錢 荊芥炒黑,三錢 柴胡二錢 白芍一兩 天花粉五錢 生甘草五錢 水十余碗,煎汁二碗,先服一碗,後再服一碗。服後陰必變陽而作痛,再用一劑而痛亦消,再服數劑全愈。

    錦庇湯 伯高太師傳。治陰癰初起。

    黃 三兩 肉桂三錢 生甘草一兩 荊芥炒,三錢 天花粉三錢 貝母二錢 錦地羅五錢 茯苓一兩 水煎服,一劑即散大半,三劑全消。

    轉敗湯 岐天師傳。治背癰潰爛,洞見肺腑,瘡口不收,百藥敷之,絕無一驗,此方治之神效。

    麥冬一兩 熟地二兩 山茱萸一兩 人參五錢 肉桂一錢 當歸一兩 忍冬藤一兩 白術五錢 水煎服,五劑全愈。

    收肌飲 伯高太師傳。治同前。

    熟地二兩 白術二兩 山茱萸一兩 人參一兩 當歸一兩 生甘草三錢 甘菊花三錢 肉桂三錢 天花粉二錢 水煎服,一連四劑,瘡口自合。必須節守房事一月,否則無功。

    定變回生湯 岐天師傳。治背疽長肉,瘡口已平,偶犯色欲惱怒,開裂流水,色變紫黑,肉變敗壞。

    人參四兩 黃 三兩 當歸二兩 北五味子二錢 麥冬二兩 肉桂三錢 白術二兩 山茱萸五錢 忍冬藤二兩 茯苓一兩 水煎服,四劑平復。或疑藥料太重,然變出非常,不如此多用補劑,萬難救死也。倘愈後再犯色欲,萬無生機。

    補縫飲 伯高太師傳。治背癰愈後開裂。

    人參二兩 白芍五錢 當歸一兩 白術炒,二兩 麥冬一兩 肉桂二錢 附子一錢 熟地二兩 北五味三錢 山藥五錢 水煎服,十劑可安。

    助陽消毒湯 岐天師傳。治夏生背癰,瘡口不起,脈大無力,發熱作渴,自汗盜汗,用參 補劑,益加手足逆冷,大便不實,喘促嘔吐,陰癥似陽,此方主之。

    人參半斤 黃 一斤 當歸四兩 白術四兩 陳皮一兩 附子五錢 水煎膏,作二服。連服數劑乃愈。此舍癰從癥之法,蓋癥出非常,不可以平常細小之藥從癰也。

    起陷神丹 伯高太師傳。治癥同前。

    人參二兩 白芍五錢 當歸一兩 麥冬一兩 白術二兩 肉桂二錢 附子一錢 熟地二兩 北五味三錢 山藥五錢 水煎服,十劑可安。

    歸花湯 秦真人傳。治癰疽發背初起。

    金銀花半斤,水十碗,煎二碗,入當歸二兩,同煎一碗,一氣服之,一日即散絕,神方也。世人亦有用此者,不能多耳。不拘陰陽之毒,飲之立愈。但過四五日,則減半效,然亦無性命之憂。對口與無名潰毒亦可用,或略小其劑可也。


如果你對洞天奧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洞天奧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