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耳前發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士鐸 書名︰洞天奧旨

    耳前發者,發于兩耳之前,乃懸厘、客主人之穴也。雖曰耳發,實生于耳之外,非生于耳之中。按,二穴屬足少陽膽經,是經多氣少血。且二穴又在面之旁,尤少血之處,故生癰最難愈。且穴雖屬少陽,而地近于耳,豈有耳不連及之理?況耳為腎之竅,懸厘、客主人乃膽之經,而膽乃腎之子也。子為火毒所燒,腎母寧忍坐視,必求相援,而膽子畏火毒之逼,必遁入母經絡以避其害,未必不遺禍于母家也。故治之法,瀉膽之火毒,尤宜補腎之精水。倘瘡口高突,乃陽火陽毒盡發于外也,不必憂慮。設五六日後,漸長漸大,形如蜂窩,皮紫皰黑,痛如火灸。十日內刺之,有膿者尚可望生。或刺之無膿,惟有純血流而不已,本少血而又傷其血,則木必克土,脾胃大壞,不思飲食,或食而不知其味,此入陰之兆也。二十四日之後,恐不能保其生也。此癥或發于左,或發于右,其危險同之,能于初發時急救之,皆可慶生也。

    顧耳湯 巫彭真君傳。治耳前初發惡疽。

    柴胡二錢 白芍二兩 金銀花二兩 熟地二兩 當歸一兩 天花粉五錢 生甘草三錢 水數碗,煎一碗半,饑服,一連二劑全散。若十日之後,此方救之亦可生。然脾胃一壞,恐難救矣。


如果你對洞天奧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洞天奧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