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證治類 論嚏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周學海 書名︰讀醫隨筆

    《金匱》痰飲篇曰︰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徐注曰︰肝與少陽膽為表里,所以主半表半里者,水氣乘之,陰寒內束,故少陽氣上出,沖擊而嚏,如傷風然。喻注曰︰火氣沖鼻,故嚏也。按《內經》腎主嚏,故凡太陽傷寒,寒氣深入,隨督入腦,為熱所擊,則嚏矣。太陽與督,即少陰之部也,其脈皆與腦通。嚏者,寒熱相激,逐于脈中,致脈內作癢,癢即突出。徐曰寒束,喻曰火沖,其義一也,惟不言肝腎相通,而牽說少陽,殊屬無稽。夫肝水見嚏者,肝寒感于腎也。且嚏之來路有二︰因寒束肺竅,熱氣撩于肺中而上沖者,其氣發于胸中,上過上 之內,而下出于鼻也;因寒束督脈,熱氣激于脊膂而上沖者,其氣起于腰俞,循脊上出腦頂之巔,而下出于鼻也。一縷寒邪,孤行氣脈,而不為正氣所容,故沖擊而出也。本屬微邪,不足為病,然見有早起,必嚏數十次,無間寒暑,而寒天較甚,婦人妊娠尤為有礙,此不得為微邪矣。治法宜仿肝水例,宣達肝與膀胱之陽,與肺氣相接,使水邪下伏,宿寒外攘,即止。


如果你對讀醫隨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讀醫隨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