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證治類 瘀血內熱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周學海 書名︰讀醫隨筆

    腹中常自覺有一段熱如湯火者,此無與氣化之事也。非實火內熱,亦非陰虛內熱,是瘀血之所為也。其證口不干,而內渴消水。蓋人身最熱之體,莫過于血。何則?氣之性熱,而血者氣之室也。熱性之所附麗也。氣之熱散而不聚,其焰疏發;血之熱積而獨濃,其體燔灼。

    火猶焰也,血猶炭也,焰熱于炭乎?抑炭熱于焰也?故病患或常如一陣熱湯澆狀,是心虛而血下溜也;又常如火從胸腹上沖于喉,是肝脾郁逆而血上沖也。皆仍在血所當行之道,故不為泛溢外出之患。又有兩肋內或當胸一道如火溫溫然,有心窩中常如椒桂辛辣狀,或如破皮疼脹狀,喉中作血腥氣者,是皆瘀血積于其處也。其因或由寒熱病後,或由渴極驟飲冷水,或由大怒,或由用力急遽,或由勞後驟息,或由傷食日久,或由嗜食爆炙太過,在婦人或由經水不盡。治之必兼行瘀之品,如桃仁、紅花之屬,或吐紫塊,或下黑糞,乃止。若誤以為實火,而用寒清;以為陰虛,而用滋補,則瘀血益固,而將成干血證矣。凡瘀血初起,脈多見弦,兼洪者易治,渴飲者易治,其中猶有生氣也;短澀者難治,不渴者難治,以其中無生氣也。如湯火上沖下溜者,血雖瘀而猶行;如辛辣、如破皮,常在其處者,血已結于膜絡,不得行也。血行者,涼化之,佐以補氣;血結者,溫化之,佐以行氣。本草稱三稜能消刀柄,亦甚言其能化無氣之血塊也。


如果你對讀醫隨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讀醫隨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