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評釋類 《內經》寸口內外分發髒腑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周學海 書名︰讀醫隨筆

    《脈要精微論》曰︰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羶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喉胸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此固顯然寸口分發髒腑之診法矣。其內、外之義,有以浮、沉解者;有以前、後名半部解者;有以內、外兩側解者。總之,浮也,前也,外側也,皆屬陽,當以候腑;沉也,後也,內側也,皆屬陰,當以候髒。而經文相反者,何也?嘗思之矣,外以候經絡之行于軀殼者也,內以候氣化之行于胸腹者也。如尺外以候腎,是候腎之經氣外行于身者也;尺里以候腹,則指定腹內矣。左外以候肝,是候肝之經氣外行于身者也;內以候膈,則指定膈內矣。右外以候肺,是候肺之經氣外行于身者也;內以候胸中,則無與軀殼之事矣。左外以候心,是候心之經氣外行于身者也;內以候羶中,則直指心體之處矣。即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亦非以髒腑分也。候胃,候其經氣之行于身者也;候脾,候其氣化功用之行于里者也。又雲︰前以候前,謂關前候胸腹也。主陽明、沖、任;後以候後,謂關後候脊背也,主太陽、督脈。是推展上義,以寸、關、尺三部之正位,為脈之中段,以候身之中段矣。上竟上者,喉胸中事;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是更推展于寸之上、尺之下,以分候軀殼之極上極下矣。人之一身,四維包中心,故以內外言之;兩頭包中段,故以上下言之;兩面夾中間,故以前後言之。可知寸口之部位,其分發有三︰一以浮沉候表里也;一以關前關後候身之前後也;一以寸上尺下候身之上下也。李士材以內外為前後各半部,謂髒氣清,故居上;腑氣濁,故居下。此不但自古無人用此診法也,即士材亦豈能據此為診乎?且胸、羶、膈、腹,又何能專指以為腑乎?尺內,謂尺之正部也。兩“旁”字,與下文竟下之“下”字同義,謂兩尺之後也,不在正位,故曰旁也,非兩側之謂。季脅,即賅在少腹、腹、股之中者也。經先提而言之者,蓋古人診脈下指,是先定尺部,再取關、寸,故曰中附上、上附上,非如後世有高骨為關之說,先取關而後定尺、寸也。羶中者,心體四旁之空處,在肺葉所護之內也。胸中者,肺前空大之處皆是也。經意蓋即以羶中為心,胸中為肺,膈為肝,腹為腎矣。六腑各從其髒也,而三焦之空處,亦舉賅于其中。于此征經文措詞之靈而密。


如果你對讀醫隨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讀醫隨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