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癥大小合參卷一 辨傷寒感寒中寒外感內傷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馮楚瞻 書名︰馮氏錦囊秘錄

    傷寒、感寒、中寒、及外感內傷,虛實迥別,治法懸絕,書未洞悉其詳,後學何從辨別,誤投誤殺,臭可底止。蓋傷寒者,冬月受寒,即病之名也。夫冬時殺厲之寒過甚,偶失調護,得以犯之,但陽氣閉藏斂納,中氣不甚空虛,外邪何能重人?所以,身發壯熱,由表入里,次第傳經。善治之者,散其外邪,調其營衛,而病自己,豈其必俟傳足六經,以竟其局耶!感寒者,外寒雖甚輕,然當時令陽氣升浮在表,且我正氣甚虛,足以感之,身或微熱,或不熱,六脈無力,神氣困倦,當溫以調之,而病自愈也,至于中尋者,由人中氣元陽虧極,又遇強暴之寒邪,直中于中,手足厥冷,息微體倦,六脈沉細語言無力,身不發熱,即微熱而口不滿,此時不急峻用溫補以保之,則幾希之元陽失散,殘滅乃易易耳。書雲︰宜急溫之,遲則不救。故術附、參附、理中、四逆,皆為此等設也。至于外感內傷,尤須剖明脈訣,以左關人迎脈大為外感。然外感之中,尤有內傷之辨,外感惡寒,雖近烈火不除;內傷惡寒,得就溫暖即解。外感鼻氣不利;內傷口不知味。外感邪氣有余,故發言壯厲;內傷元氣不足,故出言懶怯。外感頭痛,常痛不休;內傷頭痛,時作時止。外感手背熱;內傷手心熱。脈訣以右關氣口脈大為內傷,此謂內傷飲食,有余癥也,宜消之。至于書論治法,雲外感少內傷多,只須溫補不可發散,此言元氣內傷,非飲食之謂也。證屬天淵,治者從何作主,故宜分飲食傷為有余,勞倦傷為不足,此即《內經》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之義。然內傷勞倦,中氣即虛,外感虛人,略緩時日,未有表病而不累及里者,未有受病而不傷人正氣者。初病當分內外,久則統致一虛,故諸病身發壯熱者、脈洪數有力者、掀衣氣粗者、語言不倦者、發渴喜冷者,皆為有余。若不發熱及微熱者,脈沉細弦緩無力者,里衣密處者,語言無力者,微渴喜熱者,及不渴者,皆為不足。有余為陽癥客病,不足為陰癥主病耳。


如果你對馮氏錦囊秘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馮氏錦囊秘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