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癥大小合參卷六 方脈面熱面痛合參(附須發病)

類別︰子部 作者︰清 • 馮楚瞻 書名︰馮氏錦囊秘錄

    《靈樞》曰︰手面與身形也。天寒則裂地凌冰,或手足懈墮,生而其面不衣何也?

    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楮。其別氣走于耳而為听,其宗氣上出于鼻而為臭,其濁氣出于胃,走唇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燻于面,而皮又濃,其肉堅,故大熱甚寒,不能勝之也。

    東垣曰︰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火上,獨療其面,蓋陽明經多氣多血,又兼挾風熱上行,諸陽皆會于頭面,故令面熱如醉,治宜先為散其風熱,或以調胃承氣湯,加黃連犀角,疏下兩三行,徹其本熱,散其風熱,以升麻湯,加黃連主之。

    手足六陽之經,皆生至于頭,而惟陽明胃脈之鼻交額中,入上齒中,挾口環唇,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故人之面部,陽明之所屬也。其或胃中有熱,有郁火則面熱,升麻湯加黃連。胃中有寒,則面寒,宜先以附子理中湯溫其中氣,次以升麻湯加附子主之。若風熱內甚而上攻,令人面目浮腫,或面鼻紫色,或風刺癮疹隨癥治之。

    面黃面白鼻冷,乃陽氣大弱,宜大劑參 則附子主之。面痛為火,蓋諸陽之匯,皆在于面,而火陽也,心之華在面,而心君火也。然暴痛多由火實,久病多因血虛,蓋胃主正面,而以腸胃為市,因飲食之熱毒聚于中,則發于外,故為痛,更有過勞與饑則痛者,此中氣不足也。


如果你對馮氏錦囊秘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馮氏錦囊秘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